一、從海濱景致到山居歲月的挑戰
(一) 城鄉差距的衝擊
從多風多雨的基隆介聘至景色秀麗的南投,是我的期待與夢想。開學第一天見到憨直而純真的學生,不由得打從心裡愛上他們。看著他們演算不甚熟稔的四則運算專注而認真的神情,激起我教學的雄心壯志,期許自己能在三年的時光將孩子的數學能力帶上來。然而隨著課程難度加深,在講台上講解一元一次方程式時,孩子們困惑不解的表情,讓我憂心忡忡。報章雜誌上經常報導的「城鄉落差」真實的在我眼前上演。以前任教於基隆,孩子的數學能力已落後台北都會區一大截;然而到了南投偏鄉小校,發現班上孩子的能力又與之前任職的學校有一大段差距。看著孩子努力學習,單純數學式好不容易學會了,但遇到文字敘述的題目後,彷彿一切歸零。我內心不禁吶喊著:「身為一位數學教師,除了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我還可以做些甚麼?」
(二) 經濟困頓的弱勢
處於國姓鄉與仁愛鄉交界的學區,家中經濟貧乏一直是孩子的困境。由於交通不便加上社區沒有工作機會,社區中青壯人口大多數選擇離家在外就業,將孩子托給年邁又不識字的祖父母照料,因此孩子們隔代教養與單親家庭比例超過七成,導致家庭功能不彰,無法提供豐富的資源作為有效的學習。實地家庭訪問後,更心疼孩子家徒四壁,連一張唸書的書桌都沒有。看著祖父母苦口婆心的要孩子好好唸書,將來做個有用的人,但卻又只用電腦電視看住孩子,我不禁思索:「如何讓孩子從貧窮中脫身?如何讓孩子能自主為自己學習?」
二、改變從閱讀開始~建構閱讀方程式(Building the formula for reading)
偏鄉的孩子像一顆顆落在貧瘠土地上,需要澆灌的種子。有鑑於此,身為導師的我,除了教導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外,更積極規畫閱讀活動。藉由閱讀環境的營造、多方資源的整合,讓孩子親近一本書,享受閱讀的樂趣;藉由自我教學策略的精進,學生閱讀舞台的展現,讓閱讀內化為孩子的習慣,進而從書中汲取知識與能量,培養面對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讓孩子擁有面對知識經濟與數位化的時代的能力,期望透過由點至面的全方位閱讀,培育「具有品德力、思考力、表達力」之學生,並藉由以下的方式達成:
(一)閱讀環境的營造--讓孩子愛上閱讀
(二)提升閱讀的知能--閱讀策略融入課程
(三)引進多樣的資源--紙本線上一起來
(四)散播閱讀的種子--閱讀服務一級棒
為了實踐「建構閱讀方程式」的理想,在閱讀推動上以學生、教師、家長共構「閱讀好夥伴」,從「整合閱讀資源、推動教學創新、塑造優質環境」出發,透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專業精進、學校與家庭社區互動,進而建立一個閱讀支持系統。從學校將閱讀氛圍散播到社區,培養學生具有「品德力、思考力、表達力」的閱讀教育願景,期望三者互相努力,共譜閱讀的新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