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資源整合與環境營造
1.圖書館空間整併與改善:美化圖書館門口、側面外觀及愛媽介紹區、借閱排行榜、本語資源中心併入圖書館。
2.圖書館流通管理:借閱動線調整、書香借閱改為開架半自助式、設置年級常備書箱。
3.館藏重新分類與排架:把圖書館的書全數下架重新分類,在各櫃貼主標副標,並建立全館館藏書籍系列、主題總表,公告上網,便於編目交接與讀者搜尋,並設立橋樑書、英文書分級專區及小說、繪本、知識漫畫、職業探索專區。
4.積極充實館藏,汰舊迎新:從95年館藏14,000冊,到107年達44,500冊,每生擁冊數25冊。並自籌經費開闢班級新書區-BOOK樹義屋。
5.爭取民間組織及資源:引進雲水書車、大墩故事媽媽及巡迴車、大學生入校服務。
6.活化校園閱讀角:積極撰寫計畫爭取到教育部補助,設置「愛閱之旅-樹仔腳站」閱讀角。
7.校館合作:與國資圖、台中市圖書館、愛的書庫合作,也引進數位閱讀資源,錄製「聽!誰在說故事?」線上導讀。
8.人力資源:小志工、志工媽媽、畢業校友,讓圖書館活力滿點,服務滿分。
二、閱讀教學規劃與實施
1.閱讀課規劃:低、中、高年級分別以「圖書館利用、閱讀理解與資訊素養」為主要核心,由巧孟帶領校內閱讀智囊團制定全校閱讀課程教學計劃,根據鄰近資源修訂,每年依學生狀況做滾動式修正,並於校內平台公開分享所有閱讀教學檔案供導師們使用。
2.新興議題的課程發展:未來想過的生活、媒體識讀與公益廣告實作、圖像化思考課程。
3.跨領域主題活動:配合主題書展與作家有約辦理主題閱讀融入各科統整活動。
4.多元閱讀推廣:辦理為愛朗讀、世界書香日活動,開設閱讀社團、營隊,善用校外資源。
5.系統進行全校性閱讀課外,提供班級常態閱讀的推廣建議,在圖書系統加註書籍領域與年級別。
三、學生閱讀績效及影響
學生閱讀量自103年巧孟接任閱推教師後,學生借閱量一路上升,後更因館藏持續更新,借閱量拉升到95年的4倍之多。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亦皆有所提升,頻頻獲獎。
四、閱讀推動專業精進與社群發展
1.閱推教師專業成長:參加研習與他校老師進行交流,加強專業與圖書館服務質量,平均每年參加閱讀相關研習17場次,並樂於分享自身經驗,協助他校推動閱讀。
2.閱讀社群成長情形:閱讀智囊團從103年剛開始的5人,到107年已有29人。
3.圖書小志工:投履歷與面試流程後選出7名圖書事務社社員,進行圖書館日常事務相關實習:確認館藏狀況、檢查書箱短缺狀況、系統與手工報廢程序、整理公共書區、蓋章和標示書箱號碼、書籍分類、編目建檔、圖書搬移、協助借還書、包書膜、裝卸標籤機、製作借書證。各班設有2位閱讀長。
4.圖教組愛媽:根據Google表單調查結果來了解愛媽的能力與想要學習的課程來安排圖書利用相關課程在職訓練:編目、閱讀策略、比較閱讀、圖書館空間管理與讀物、Google表單製作、說故事、繪本與橋樑書、媒體識讀……等。
5.校內閱推成員專業發展校內除了有教師讀書會,每學期至少辦理一個場次的閱讀相關增能研習,如:繪本在班級經營的運用、讀寫合一、因寫作,讓孩子被看見、從童詩到古詩詞……等。
擔任五年的閱推教師,深覺閱讀推廣教學框架最小,彈性最大,因此也最能因著孩子的需求去變化。若讓孩子學會透過閱讀文本或媒材的自學力,帶著求知若渴的心,奠下終身學習的基礎,未來就能穩穩大步向前。一路走來,最感謝與同行的夥伴們,一群人,不僅能走得長久,旅途中也會充滿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