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閱讀比喻為飲食,曾經我是個不挑食、什麼都覺得新奇的「大食怪」。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卻越來越「閱讀偏食」,甚至罹患上了「閱讀厭食症」。我的經歷,其實也跟台灣大部分的學生一樣──在升學主義和教育風氣的影響下,我們鮮少為了自己探索世界、探索生命去閱讀。
大學畢業後,我便任教於高雄市陽明國中。本校地處於原高雄的市、縣交界,從空曠農田起步,逐年帶動學區發展,也吸引了許多社經地位普遍良好的家長讓子女就讀,是高雄市班級數目最多的學校,也是著名的明星國中。本校有動力滿滿的學科學習動機與明確的學科學習標的,在數理和英文方面表現尤其亮眼、備受重視。相較於分數與比賽成果的追求,自由自主的閱讀風氣稱不上興盛。隨著教學經驗的增長與生命體驗的增加,我才驚覺自己在教學上處理閱讀這一塊的狹隘,重新省視自己,並重拾對閱讀的樂趣與學習熱情,不想自己放棄了生命中這麼寶貴的一塊。因此,我開始想從課堂做起,從自身做起,把閱讀帶回我與學生的生命中。
實質上來說,學生能力素質落差與閱讀能力的建立有極大的關係;而且青春年華僅止於結構性知識的依循與學習,那將是令人惋惜的枯寂啊!若能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在升學導向教育下還有閱讀,甚至學會善用閱讀能力,可能一切都會改觀。或許是實際應試時,得以靈活運用閱讀策略技巧;或許也可以讓他們在享受獨處或面對挫折時,懂得藉由閱讀來療癒自己;遇到瓶頸或挫折,可以從.讀得到智慧跟突破點;在生活、甚至生命中,學習察覺自己的「信念」。我希望藉著閱讀,讓我自己,也讓學生一起成長,讓陽明的學子有更多機會體驗到閱讀的美好,讓「閱讀」成為他們人生最好的禮物。
轉化,即便一小丁點,只要持續努力,就會變成一大點。正如題目所說的「悅閱欲試──Just讀It!」做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