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區及學生背景分析研究後,我與閱讀推廣小組設定了閱讀教學計畫:先以環境與習慣養成為近程目標,接著逐步加深閱讀能力的訓練,在執行穩定後,深化學校風格及持續累積,在推進的過程中,逐步加入師生、親子與社區合作對象。
(一)機制調整
在學區及學生背景分析研究後,我與閱讀推廣小組設定了閱讀教學計畫:先以環境與習慣養成為近程目標,接著逐步加深閱讀能力的訓練,在執行穩定後,深化學校風格及持續累積,在推進的過程中,逐步加入師生、親子與社區合作對象。
(二)環境營造
105年底學校取得環境改造經費,將圖書館從四樓搬遷至一樓,至106年4月正式重新開幕,經過105、106兩學年的推廣與調整後,來館的學生變多了,館藏也依主題性逐步增加,設備和資源也更便於同仁教學運用,圖書館慢慢變得像是巷口的便利商店,努力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不斷進化,讓進入圖書館成為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
(三)課程深化
每週閱讀課加強基礎,閱讀社延伸學習。閱讀課程內容以「圖書館利用」、「閱讀素養」、「資訊素養」三大主題,融入不同的文本中,依校內現有的課程時段,分為:「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每週閱讀課」、「閱讀社團課程」。
1.每週定期閱讀課程:著重於閱讀素養基礎訓練,以及資訊素養於生活中應用,靈活運用多元文本,同時搭配重要議題融入或不同領域協同教學。以多樣化、螺旋式進階課程設計。
2.圖書資訊利用教育: 七年級前二堂閱讀課實施,著重校內圖書館運用規則,圖書結構資訊,配合搜尋與檢索技巧、智財權觀念的補充與練習。
3.閱讀社團延伸課程:社員多為已有閱讀習慣的學生,課程中補充較多長篇文本,類型書籍導讀,以及讀報與資訊素養的練習。同時也從中訓練館內學生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