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造優質閱讀環境:為提升閱讀便利性及使用率,設立圖書館外設立「左岸閱讀報報」、「重慶小書齋」看板,及臉書「左岸閱讀桃花源」,公告各項最新圖書訊息、活動照片、海報及優秀作品。除了班級巡迴書箱的設置,更於校園角落設置行動漂書站,開放師生自由取閱。並定期舉辦每月主題書展,提升師生對於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了解。
二、建立友善閱讀氛圍:為了拉近全校師生與閱讀的距離,舉辦多元的推廣活動。我結合「與作家有約」講座分享,透過作家的演講,與全校同學分享個人的閱讀歷程與收穫。我也配合各節慶規劃相關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借閱並進行創作與分享,如:世界書香日、好書報報、歲末感恩祈願。
三、提升閱讀資源使用:為使圖書相關資源使用率提升,我也舉辦各項創意閱讀活動。「書香卡」「詩中畫」製作比賽,以圖文創繪方式呈現詩中意境。「閱讀心得插畫比賽」,透過文轉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書中意涵,結合「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書海尋寶趣」等活動課程,帶領學生熟習圖書館的資源,並能正確使用操作。
四、創造科技閱讀優勢:辦理「酷課雲閱讀」、「PaGaMo自主學習」及「地景寫作課程」,利用科技平台及多元數位媒材,聯結各領域學習效果,讓學生透過科技展現多元的學習成效。此外,也結合數位平台互動式閱讀,加廣閱讀範圍。在七年級的閱讀課中配合閱讀策略及閱讀理解,分別利用Google表單及kahoot數位平台來進行課程操作。
五、整合各方閱讀資源:我也協助輔導室,凝聚家長的共識,成立圖書志工媽媽,藉由家長與社區參與圖書館志工的行列,協助圖書館館務推動與管理,營造圖書館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
六、穩固班級閱讀教學:除了推動「晨讀十分鐘」、「讀報教育」外,在七年級部分利用彈性課程開設「閱讀與發表課程」,在我與其他閱讀老師共備、規劃下,共同實施閱讀寫作技巧與理解課程,藉以加強閱讀之深度與廣度,同時我亦成立專題探究性質的社團,提升閱讀活動的延伸與拓展。
七、閱讀成效質量並進:圖書館館藏量逐年增加,從103學年的10762冊增加到106學年的22800冊。借閱量亦大幅提升,每位學生平均借書的數量由12.7本提升至22.4本。而學生也藉由閱讀文本與口語表達的訓練,將學到的東西內化成為自己所有,進而自發的關心身邊的人,讓校園更有溫度。
八、跨域協同閱讀教學:協助定期舉辦閱讀增能研習,提升校內教師閱讀素養的能力,而我與閱推執行小組成員也定期透過共備、觀課及議課的方式,共同討論閱讀教學策略。此外,在「跨域閱讀教師專業社群」,定期研讀領域或跨領域專書,分享如何將閱讀融入課程,在每月的主題書展推廣活動中,也進行跨領域的合作,如:「詩中畫」、「書香卡」、「海洋詩」、「玩轉數學」、與「讀報專題小書」。
九、共創幸福閱讀共好:為引導學生將閱讀所得與他人分享,我在校內提供不同的舞台,讓學生能跨越學校圍牆,將閱讀所得的幸褔力擴散出去。學生經過課程訓練後成為閱讀小志工,並與小學合作,進行入班導讀繪本;藉由「好書推薦」課程,引導學生如何將閱讀所得,以正確的口語表達方式,分享與他人;結合「ORID焦點」討論法,帶領學生深度閱讀《小王子》一書,且能將自身所感、所悟,以口語表達方式表達,並與他人分享、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