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擔任導師期間:學生由會讀到慧讀
(一)給學生:從國文課本出發,給策略、懂閱讀:以結構化教材與課堂設計,交給孩子閱讀策略與方法,落實「給魚竿教釣魚」的理念。
(二)教學生:擴充閱讀素材,從國文到各科:協助孩子將閱讀理解策略運用到各領域學科中學習,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提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力。
(三)帶學生:從閱讀到寫作:讀寫不分家,一直都是身為國文導師我所專注的焦點,故執著於引導學生在閱讀名家作品後,經過思考反芻,漸次形成對類似主旨的看法。再從模仿名家作品的寫作結構,學習如何將自己意見層次表達。
二、領召、教學組長期間:教師同儕共好
(一)同領域之間共備分享:自發性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透過共同備課、觀課與議課,以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共同提升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外,亦達成增進教師生涯樂趣和與時俱進的運用科技能力。
(二)閱讀理解策略的跨領域通用性:邀請專家學者到校指導,或鼓勵曾到校外研習過相關內容之教師同仁,於領域專業時間,以校內研習型式進行分享閱讀理解策略在各領域應用,以此增進教師專業知能,形成校內同領域共備風氣。
(三)跨領域研討:統整與活化學科知識:與本校社會領域、數學領域及國文領域教師共組跨領域社群,試圖以規劃校本課程,協助學生學會圖表間的轉換,並以國際金融議題為課堂討論素材,期能增加孩子將學科知識統整,並加以統整運用於自身生活上,並因而具備進行相關議題專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期間:從生活出發,品閱生活
(一)閱讀課程素養化:採議題融入方式,課程跨領域學科設計,教導學生有效利用各類圖書館與資料庫資源,漸次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導向之探究式資訊素養,營造學校良好優質的閱讀風氣,打造學生學習關鍵能力,以強化閱讀學習成效深化校園科學與人文素養,鼓勵知識與文化探索。
(二)閱讀活動課程化:持續推動MSSR,以師長聊書為閱讀興趣前導,以營造出楊光晨間的書香世界。此外,以節慶為主題,讓學生將課程所學的種種學科知識,加以活用並發揮創意,為節慶活動粉飾妝點,讓學生比賽活動有其背後的閱讀課程意義,不再是為過節而過節,亦不再是為活動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