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導師,從班級出發,讓閱讀成為孩子生命的光芒;作為圖推教師,我帶著班級經驗,逐步將閱讀推到學校。我將自己的閱讀目標分為三部分:興趣培養、能力深化、素養實踐。
一、營造氛圍:
(一)整合資源:向內,與各處室合作,將例行性活動做主題式規劃,進行統性的整合。向外,尋找其他單位入校,進行閱讀推廣、真人入校,將閱讀與生活銜接起來。
(二)改善環境:布置班級與閱讀主題區,同時搭配圖書館活動,增進閱讀角的使用率。持續整理館內圖書,調整書籍編目以及擺放空間。讓圖書館成為班級推動閱讀的最大後援。
(三)統合數位資源與課程:規劃建置硬體設備、導入數位課程設計、提供網路資源,一步步進行數位閱讀學習,讓學生擁有數位閱讀學習力。
二、發展課程:
(一)多樣化的國文課 擺脫傳統講述課程,因應課程目標與學生學習狀況,適當調整教學。課程中著重問題與討論,訓練學生進行思考與表達,讓文本成為學習的開端,而不是終點。
(二)規劃校本閱讀課 以未來思考開始,回推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以「思考」為本,重視「學習歷程」,以文本閱讀出發,透過3W思考,讓學生明白有意識的閱讀的意義,最終朝專題探究課程前進。
(三)閱讀策略融入各學科 閱讀不該只侷限在國文科,閱讀應該發生在每一門學科、每一個地方,閱讀無所不在。
(四)跨領域課程 跨領域課程能為閱讀帶來另一片風景,透過跨域讓課程更真實,將所學延伸至真實生活,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能力來面對他所遇到的課題。
(五)智慧課堂與數位學習課程 成為校內智慧課堂種子教師,活用IRS即時反饋系統與平板推送,讓學生的學習即時可見,也讓分組討論的課堂成為日常。
三、推動活動:
(一)晨讀與真人圖書館 以課程設計為出發的晨讀與真人圖書館,讓閱讀不僅只有自由閱讀,更可以延展到主題性閱讀,結合班級經營、生涯探索、生命教育等。
(二)節慶活動與主題書展 配合行事曆與節慶規劃活動,讓同學習慣閱讀、享受閱讀,讓閱讀無所不在。將書展結合活動,規劃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參與的動機。
四、帶領社群與自我增能:
從個人學習開始,接著以身為圖書教師的角色支援其他夥伴推動校本閱讀課程,透過組織教師專業社群,培養形塑教師共備的氛圍,深化校內對閱讀的共識。參加校外的教師學習社群,學習其他模式的社群運作與備課思維,也更是擴展了我對閱讀教學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