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興趣閱讀
(一) 營造閱讀氛圍提升閱讀動機。
(二) 多元文本漸進式帶領學生享受閱讀。
(三) 透過閱讀動機的改變,建立閱讀習慣。
二、 策略閱讀
(一) 建立螺旋式閱讀課程架構
校訂閱讀理解課程,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建構脈絡性規劃,從文本的多樣性【培養閱讀興趣】到思辨能力的提升【強化議論與表達】,再到能分析議題,並針對議題表達觀點【議題探究與實踐】。從提升閱讀興趣到深化閱讀策略,再到閱讀運用於生活。亦是「思考→寫作→表達」脈絡式閱讀課程。
(二) 提供閱讀理解策略,建立系統化學習方法
閱讀教學不是國文老師的代名詞。學生學習遇上瓶頸時,發現唯有各領域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自己身為社會領域的老師,利用生活中的議題,嘗試運用【PBL學習策略】,培養學生具備思辨力及具有解決未來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 設計跨域主題課程,厚實語文學習能力
單一領域課程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因此設計了跨領域的磨課師「三國」主題式課程。先利用心智圖的思考脈絡統整與分析小說的情節與架構,讓學生閱讀的深度理解與應用,更獲得教育部磨課師教學創新績優學校的肯定。
三、實踐閱讀
(一) 透過閱讀拓展視野
辦理主題式閱讀能拓展深度及廣度,走讀營隊從在地通霄文化開始,從通霄火車之旅規劃海線的走讀文學,並以部落格方式呈現成果。第二年由學生自主規劃踏查路線,走讀課程讓學生更加理解家鄉與體驗數位媒體的創作歷程。
(二) 能運用文本思考並解決問題─關懷社區的能力
與部定課程結合,規劃學生親筆寫家書傳遞對家人的關懷,使得社區家長行為有所改變,獲得教育部金安獎肯定。讓學生到社區小學,帶領學弟妹學習,設計跑科學課程,能融會所學,自信地展現自己,懂得體會、關懷他人處境,從閱讀中學會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三) 展現探究自我及實踐閱讀的能力
希望學生能探究也要能實踐,從公共議題校訂課出發,學生先聚焦校園內議題,學會表達自身立場的想法,進一步跨出校園,自石虎文化基地烏眉,發起公民行動,以石虎生態保育的「資料蒐集」、「問題分析」、「尋找策略」、「公民請願」為脈絡,關懷社區並為家鄉發聲,獲得2020全國公民行動方案競賽特優。
(四)全面系統化的閱讀推動,獲教育部閱讀盤石學校暨亮點學校
不同學生閱讀個別的需求,從拔尖到扶弱,在多元的閱讀情境中個殊的興趣以及國際化的文本視野,在偏鄉小校中盡力發現資源提供輔導及協助。全面化系統化的推動,獲得教育部109年閱讀磐石學校暨亮點學校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