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背景
新南國小是所靠近蘭陽溪畔的鄉下小學,家長以在河床種植蔥蒜、哈密瓜為生。平日在烈日下揮汗工作,下田後吃飯、看電視,然後就睡覺。因此,新南的孩子單純稚嫩,但在文化刺激上是屬於弱勢的一群。八十七年學校拿到一筆教育部「小班教學精神計畫」的經費,在全體教師共識討論下,決定以「閱讀」來啟動學生學習的動力,開拓鄉下孩子的視野。在歷任校長、主任及全體老師的辛勤努力耕耘下,積極推動學校閱讀教育,舉辦教師、家長、社區、班級讀書會及各項大型閱讀活動,幾年下來,學校已建立閱讀氛圍,學生不但在語文能力上有顯著的進步,在學習成就上更優於鄉內其他學校,間接的在學生的品德氣質,及待人處世的人生觀上也有了改變,這就是閱讀帶給人無可限量的魅力及潛能。在閱讀教育的推動上已獲得家長的肯定及支持,也成為縣內各校學習觀摩的對象。
學校教師團隊默默付出、用心耕耘閱讀,除了成為宜蘭縣六年閱讀計畫的四所種子學校之一外,更獲得天下雜誌連續三年報導本校優質表現—97 年全縣閱讀與寫作典範學校、98 年全國300 大特色辦學小學、99 年榮獲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學校團隊相信「閱讀為學習之母」,因此,我們會用最大的力量,在國小階段,培養「閱、悅讀、會讀」的學生,相信這就是他們帶得走的能力,也是學校送給每位學生最好的畢業禮物。
二、我的理念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農田、溪邊度過,放學後就是採花、捉魚、捕蝴蝶、扮家家酒,生活十分愜意。而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忙於家計,無暇管理我的課業。還好,我的求學路上算是平順,一直到上了大學,第一個衝擊我的事竟然是我貧乏的知識背景,聽到同學們在談論海明威、托爾斯泰、林海音…,我卻一個也不認識,不知道這些人是誰?寫了什麼作品?同學們可以高談闊論,闡述文學創作,我卻啞口無言,無法侃侃而談。回想在成長的過程中,家中只有教科書沒有課外書,沒有人引導我要吸取學校以外豐沛的閱讀養分。還好我讀的科系與圖書館有密切的關係,於是我發憤圖強整日沉浸在圖書館裡啃書,從此我愛上閱讀,它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享受到書中瑰麗絢爛的世界,也養成了終身閱讀的習慣。
畢業後,因緣際會沒當成圖書館員,反當了國小老師。來到新南國小,發現這裡孩子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跟我太相像了,我不希望他們重蹈我的覆轍。於是,在我擔任班級導師時,一定會使用各種獎勵,想盡辦法鼓勵孩子閱讀。之後考上主任,由於掌控的是一個學校的校務發展及方向,因此能發揮的力量更為廣大,由於我的信念告訴我:「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但一定要從小紮根」我堅持做對的事,於是,這雙推動閱讀的手就這樣一路走來,觸及縣府、學校、社區、家庭,我希望以閱讀為引子,為教育注入生機及活力,為鄉下孩子打開一扇窗,讓他們不因家庭的弱勢就輸在起跑點,讓他們因為擁有這把閱讀的智慧鑰匙,可以自己去開啟一道道學習的寶庫,找到他們人生最好的跑道,從閱讀中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