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教學策略發展
1.運用習慣領域、活化閱讀神經鏈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 次的重覆演練」。本方案善用學習心理學理論。運用活化有趣的閱讀策略,激發學童的學習興趣與熱忱,養成孩子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性。
2.推動班級讀書會、建置讀書對話平臺
藉由讀書會,將學生透過製作小書、分享閱讀的心得、共讀、戲劇表演、偶劇、音樂劇…等模式,達到增進語文和藝術人文領域整合的學習;並透過班級網頁的分享對話,強化孩子們對閱讀所帶來的實用功能。
3.實施讀報教育、跟上世界新脈動
透過「每位學生每人每天一份國語日報」的導讀,除了帶領孩子擴展視野、與世界接軌外,更精進學童的語文知能。
4.善用電腦網路閱讀模式
指導全班同學運用電腦網路閱讀,製作個人閱讀小書,並辦理全班閱讀小書分享展覽會。
5.善用閱讀策略由淺入深,並紮根學生語文基礎能力,增進閱讀興趣
(1)選擇:引導選擇自己喜愛的書、主題性的書、有意義的書
(2)提問:引導提問、自己提問自己答、提問讓人答
(3)分析--人物、事件、劇情、內容、個性
(4)整合--閱讀流程整合、統整圖整合、共同整合
(5)接聯想--漫畫圖、接寫、改變寫作素材
(6)假設與印證--閱讀文章時提出假設並在閱讀中加以印證
(7)摘要重點--書摘、主旨、大意
(8)批判--自己提出問題及想法,讓同儕反駁回應不同想法並能說出理由讓人信服
(9)創意作品--自己創作不同寫小書、演戲、自己製作電子書
6.營造閱讀環境、創造「時時、處處可閱讀」情境
透過募書活動、增加班級圖書量。此外,利用中午午餐播放故事CD、並讓學童選擇故事內容在聯絡本上與家人分享…,讓孩子在書海中悠遊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