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芬蘭作家陳之華說「改變,是為了使生活更好」,所以我首先朝著「讓學生愛上圖書館」這個方向開始著手。
一、佈置讓圖書館耳目一新
環境是學生學習最大的「教具」, 也是無言的老師。翻開平面圖看看楊心圖書館的基本資料:面積512.9 平方公尺,約莫四間教室大,和一般的圖書館無異,實在很難想像它有什麼引人入勝之處。
雖然今年校內圖書館僅有九歲的年紀,硬體設施仍堅固堪用,但在我走訪各校圖書館後,覺得校內圖書館要成為學生的知識保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且從其中的擺設佈置:裝潢使用大量的深咖啡色看來沉穩低調,走道中間還擺放著數盆大型盆栽,角落還有教師專用的沙發椅以及禁止使用的電腦,不難感受到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圖書館。

這怎會是兒童圖書館的景象呢?要讓孩子愛上圖書館,光是有符合閱讀時生理需求的硬體設計是不夠的,還要投其所好營造一個有人文藝術的環境。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許多佈置讓圖書館看起來活潑一些,雖然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我仍盡力在校內經費拮据的情形下,花少少的錢,卻獲得很大的效益。
學生部份:開放原本供教師使用的電腦,成立電腦視聽區,鼓勵學生使用;配合學生課程設計主題書展,鼓勵學生多元閱讀;利用圖書館內兩塊學校閒置黑板成立塗鴉區,讓愛畫畫的孩子有機會可以展現長才;將原本是教師用的沙發,變成大家都能使用的閱讀椅;也配合節慶變換不一樣的佈置;每學期辦理閱讀靜態展,提升學生藝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