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入選了」一位低成就的同學高興的說,他得到國小第一張獎狀,帶給他莫大的鼓舞,原來閱讀能帶給同學這麼大的成就感!
本校因「學齡人口嚴重流失」及「低收入戶、隔代教養、單(寄)親家庭學生比例偏高」的現象,被教育部列為「焦點三百學校」,因而全校教師積極期望能為孩子找到一個生命的出口,我的班上雖然大都是較弱勢學生,但我不相信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就是弱勢,同學的表現絕對不比都市學生差,因此我決定藉由閱讀讓這些弱勢學生,得到未來競爭力的鑰匙。
一、閱讀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在學校接了無數屆高年級,每次同學畢業總覺得少了什麼?希望給他們一件特別的畢業禮物,而且是一生受用無盡的禮物,不希望同學長大後國小的回憶只有課業。所以閱讀就是我給學生最佳的畢業禮物,有一天他們可能忘記小學許多事情,但我想他們絕對不會忘記我們曾經一起閱讀、一起寫文章、一起投稿,相信這些會是學生一生中難忘的記憶。
二、以閱讀開啟通往世界之窗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將英國「打造成讀書人國度」前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Blunkett)就曾指出:「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閱讀的重要由此可知。
讀寫能力是二十一世紀知識社會的共通貨幣,要讓本班的學生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公民,閱讀的興趣與習慣養成是重要的;於是我決定推動閱讀,因為我相信當孩童翻開書頁,就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推開窗,新的人生視野即在眼前,而透過閱讀,造就孩子像是擁有一雙可以飛過生命低谷,海闊天空飛翔的翅膀。因此我有一個期待希望藉由閱讀開展兒童的潛能,讓他們雖處於經濟弱勢的環境下,卻有豐富的心靈饗宴並進而創造生命的奇蹟。
三、以閱讀彌平多元化學生背景
多元化的學生背景一直是本班教學的困境,如何兼顧不同學習程度的孩子,彌平學習落差,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上教育的限制,讓不同的孩子依自己能力作自主學習,也才能奠立終身學習的習慣、開展孩子的視野。除此之外,有一個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英國兒童文學家艾登.錢柏斯所強調的「幫助孩子們學習深度閱讀的方法,彼此分享,體驗作者在書中所欲傳達的訊息和精神,進而啟發思維,獲得美、善的影響,進而建立良善的品格。」有鑑於閱讀引導自主學習又可涵養品格,希望靠著「推動閱讀」,能點亮偏鄉孩子的前途,翻轉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