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略的運用:
透過研習進修、教師互動,我發現有效的閱讀策略應該具備推廣性,而且是簡單而容易執行的,因此我也慢慢研究出幾個簡易又實用的策略,可以有效引導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願意主動閱讀。
1.誘導策略:吊足學生胃口。
老師隨時分享繪本、圖書給同學,分享的方式採「引人入勝」法,講到精彩處就故意不講了,吊學生的胃口,下課自然會有不少人會跑來想借這本書。
2.限量策略:書以稀為貴。
當老師主動拿起繪本,有同學被老師所吸引,問老師在看什麼,此時則趁機分享,有時會造成好幾個人都想借的情況,但書只有一本,營造「書要用搶的才看得到」的情境。
3.模仿策略:喜歡老師就會想學老師。
老師要掌握班級經營,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若嘗試跟學生搶著看書,學生會感到特別又有趣,藉此讓學生注意老師也喜歡閱讀。同時營造出「連老師都搶著看,一定很好看」的情境。
4.表演策略:營造視覺與聽覺享受。
老師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和聲音來說故事,讓故事人物栩栩如生,甚至在家預先錄影上傳部落格,藉此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5.新鮮策略:製造零距離與新鮮感。
老師經常到圖書館更換班級圖書,讓教室閱讀角就近提供孩子源源不絕的新鮮感。
6.多媒體策略:誘發學生興趣。
可利用電腦課介紹文建會網路動畫繪本;對於孩子喜愛的電視和網路,老師也要適當的瞭解,讓學生欣賞並瞭解閱讀書本以外的閱讀學習管道,同時學習判斷資訊的對與錯。
7.拋磚引玉策略:一本好書帶來無限想像。
老師挑選有續集之故事書親自深入閱讀之後再介紹,孩子受情境感染會主動想借套書續集。
8.展示策略:挑起孩子的閱讀意願。
新書平放展示先不借出,孩子看到封面會引發好奇心,越是不能借反而會讓孩子越想看。

9.數字策略:重「量」的同時也可以重「質」。
有些孩子偏好較厚而字數多的圖書,老師可改採計算字數方式進行閱讀認證,兼顧質與量。
10.多元策略:結合藝術欣賞與個人興趣。
結合班上的集郵教室活動,讓孩子從集郵世界中閱讀相關期刊、書報,獲得更廣泛的知識。
11.演書策略:讓孩子有更多機會獲得成就感。
配合節慶活動,讓孩子進行故事表演,既可獲得成就感,又滿足了全校師生的視覺饗宴。
12.精神獎勵策略:提升精神需求、降低物質需求。
過度以物質獎勵孩子並非長遠之道,榮譽心和獎狀才更具備長久價值,我重視孩子各方面的努力並給予蓋章獎勵,孩子也以熱情的回饋感動了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