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閱讀質量及閱讀興趣之提升。
在閱讀質量的提上:概可從學生在「字的概念建立」、「書本概念的建立」、「閱謮理解能力的提升」、「敏銳觀察力的培養」等4方面來看出閱讀質量上的提升。字的認識是引領低年級小朋友走進閱讀的門檻,圖書志工應用繪本、製作大字報、閃字卡,一次又一次的秀出關鍵字,逐年級帶入階段性的橋樑書,以班級書箱的方式將這些書送到班級教室,啟蒙了低年級字的概念,開啟孩子通往浩瀚知識世界大門。
在「書本概念的建立」上,我們安排了「幫書找到家」的主題活動,希望學生對書本構成的要素有基本認識且具實際運用的能力。在愛理圖書志工的號召下,圖書志工輪流幫各班級學生上課,除讓學生瞭解圖書館各類別書櫃的位置,也安認識書本的櫃號標籤、分類號,並實際演練把書本歸還正確的書櫃上,並且將書插排列整齊。
「敏銳觀察力的培養」亦是圖書館教育的目標,因此圖書志工即繪製了五本大書,指導學生能從封面、插圖或繪本等小細節的地方做觀察、進一步對繪本 內容做預測及辨別。
二、學生閱讀能力之提升。
在「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上」是學校閱讀教育的重點工作,我們能透過閱讀的統計量及線上認證數量瞭解學生量的多寡,今年圖書志工協助編輯主題故事學習單,在圖書館教育課中指導小朋友書寫學習單;愛理圖書志工以其專長指導小小閱讀家及校內好書介紹小天使,幫助小朋友用自己的話語來詮釋故事,相信這種體驗式、分享式的閱讀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三、學生閱讀個別差異之輔導與協助。
全語文教學觀的閱讀教育課堂上,教師是示範者、支持者與誘發者,引導學習者主動利用語文表達,接納學習者的各式讀寫作品,並重視與學習者的學習互動,成為學習者語言使用的夥伴。秉持上述的教學原則,教案的討論、教具準備、課堂實施及學習單指導均有賴圖書志工的協同合作才有可能進行。
根據課堂觀察,常見學生閱讀個別差異的樣態主要有:1識字量的差異; 2.聆聽能力差異;3.觀察能力的差異;及4.書寫能力的差異。
針對這些差異的指導,圖書志工以大字書、海報、學習單指導、帶遊戲等方式給學生不斷反覆練習。面對這些差異性,圖書志工秉耐心給學生不斷嚐試的機會外,個人觀察到,能激發學生內在動機,這些差異或落差能弭於無形。
即運用激勵的策略
1. 老師、圖書志工和學生有更多的互動,讓學生保持高度的專注力。
2. 以溫和、正向的鼓勵話語來肯定學生的表現。
3. 教師能傳達對學生高度的期待並期許他們更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