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增廣見聞 :
要當個作家,要先做好讀者的工作。閱讀不但能提高知識素養、寫作技巧,還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激發出寫作靈感。因此教師以身作則,時時鼓勵孩子大量閱讀。
二、教師用心經營教室環境,營造閱讀氛圍:
教師用心經營教室環境,營造圖書角所要的溫馨、舒適的氣氛。在班上設置報上名來專區,立即將孩子的作品公告,讓他們的作品感覺深受重視。
三、配合學校閱讀護照,增加閱讀動力:
配合學校閱讀活動,鼓勵孩子多閱讀、做心得寫作,來獲得書香小博士、小碩士、小學士獎項。孩子也從問同學問題、考同學當中,獲得不少的樂趣。
四、漸進式閱讀教學設計:
由繪本導讀、書報觀賞、寫作發表、小說欣賞逐步推進,讓孩子和文字做更親蜜的第一次接觸,也讓閱讀的氛圍籠照班級。設計有趣的閱讀課程,結合各領域,以多元方式呈現,讓學習能寓教於樂,孩子自然愛上閱讀。
五、結合藝術與人文製作小書,讓孩子當作家:
透過繪本製作,讓學生學習從生活中取材、用心體會生活、將生活點滴創作在書本中。從海報、書籤製作,學習宣傳自己的小書,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小書。藉由新書發表會,讓學生體驗分享自己故事和得到他人回饋的美好感覺,並將故事書上架,讓學弟妹隨時可以到圖書館翻閱,體會當作家的感覺。
六、教師為閱讀領航人,帶領學生漫游書海中:
老師常常和孩子分享閱讀經驗,同時,也讓孩子能彼此分享閱讀經驗,在分享的過程中,許多閱讀的趣味自然湧現。教師以身作則,陪同學生閱讀,並依據學生能力推薦不同書籍供學生閱讀。當孩子有空時,就能習慣將書籍取出,主動閱讀。
七、提供發表的舞台,鼓勵學生寫作與投稿:
每個孩子都須要可發表的舞台,教師會讓每個小孩都有發表文章的機會,對於寫作能力較低弱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較多,讓每個孩子都能報上有名,孩子就能肯定自己。在寫作方面獲得成就感、自信心、榮譽感後,也會投射在孩子的其他表現。
八、作品整理,珍視生活點滴回憶:
孩子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和進步,生活中經歷的點滴都是值得去歌頌、讚美的,藉由作品集的製作,讓孩子留下生活的精采片斷。在家長、孩子的幫助下,由教師主導完成畢業生作品集,將所有學生的作品收錄成書,申請國際標準書號(ISBN),未來這本書將帶給孩子的不只是回憶,更是一種無形的成就感,將陪伴他們成長的每一天。
九、欣賞孩子作品,建立師生情誼:
當孩子文章寫作出來,教師一定會好好的用品味與欣賞的心情來看待孩子的作品,珍視孩子的每一份作品,反覆品味。當學生作品繳交後,針對學生的內容給予回饋。在學生良好反思心得上給予正增強和鼓勵、加上教師人生經驗的分享;學生若是有較負面的情感,則適時給予開導。從文章內容與孩子做心靈的互動,一來可以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二來也能融入孩子生活中,與孩子的互動就能日愈親密。
十、分享孩子的成長,與家長進行良好互動:
每次學生投稿登報,教師會影印放在教室報上名來專欄,一份讓學生做紀念,並寫上聯絡簿,與家長分享孩子的喜悅,無形中,建立起親師間良好的默契,家長也越來越信賴老師的教學。教師定期會更新班網學生投稿刊登作品、學生得獎作品,供孩子和家長瀏覽,讓家長可以看到孩子逐漸進步。
十一、增加生活經驗,結合各種議題,提昇多元思考,以提昇寫作內涵:
文章要寫得有內容,必須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多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教導孩子多角度的思考、給予豐富的生活經驗,孩子的文章就能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加而越發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