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長的教育理念主要來自於對人的本質的思考,以及不斷的檢視、釐清教育應有的核心作為,並進一步的從領導的角度切入,希望透過領導,成功的建立以品格為基礎、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風貌和視野。
一、思考為人的本質,確立教育的應有主張
1.學習是人的本能,學校有責任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每個孩子自出生到進入學校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看見學習的成長曲線,學習會為孩子帶來潛能的蛻變。尤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社會互動、人際關係以及個人在心智發展上的個別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學校有責任為孩子去營造一個「兼具物理和心理的理想學習環境」,以作為學校教育基礎工作的開端。
2.人具備群性特質,學校有責任為群性的發展奠定利基
個性與特質決定了一個人在團體之中的角色,在現代社會中,人必須和社會環境與人際關係產生交互作用。因此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在群體中發揮團隊合作的正向功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的思考和行為模式。這對學校教育來說,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為教育的價值必須實踐「教人如何做人」的目標。
3.人是建構的主體,學校有責任去引導學習的主體歷程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把孩子的學習簡化為知識的接受者,這樣只會自我設限的將教學策略窄化在某些框架之中。相對的,我們應當要視孩子為知識建構的主體,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除了要知道孩子應該學會什麼的同時,也要瞭解「孩子如何學習,以及如何去建構和處理在學習過程中所學習的知識」。這個目標的達成,必須有賴於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持續不斷的投入。
二、掌握教育的核心,建構清晰的發展藍圖
1.從品德教育的推動到日常生活的實踐
品德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動的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應當以品德教育為重心,其他各領域的學習才能恰當地併同發展。尤其品德教育重在「體驗、內省和實踐」,因此如何讓學生在品德認知和核心價值的學習,能夠透過內化涵養與批判反省,真實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之中,是學校教育必須落實並加以檢視的工作重點。
2.從正向管教的落實到校園倫理的體現
正向管教對教育工作者來說,不是口號、也不是標語,而是要克盡職責的讓親師生在正向管教與輔導策略的共做下,讓校園獲得正面的影響。如果在一所學校的校園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視孩子為己出」、「視同事為家人」、「視家長為夥伴」,這所學校一定是一個能彰顯校園倫理的友善校園。
3.從多元智慧的導入到多元展能的氣象
從多元智慧的內涵可知,多元智慧的確可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成就動機,也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開啟學生的優勢智慧,讓學生在多元展能中培養學習的自信力,是學校必須重視的課題。
4.從學習品質的強化到學習成效的提昇
教與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一位有能力的教師,藉由教育學和領域知識來強化個人專業素養,在此其中包括了教學的方法與實施、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班級經營的技巧、以及監控學生進步與潛力發展等等的能力。這些作為乃是強化教學品質的核心要素,其最終目標應有效提昇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成效。
三、建立專業的領導,型塑優質的學習校園
1.校長在領導作為上,要能建構、實踐和檢視願景的達成
願景是學校發展過程中,引領工作夥伴真誠奉獻和投入的泉源,身為校長要能帶領全校教職員工,思考願景的價值和我們可以共同為願景的達成所做的努力。因此在領導作為上,要能展現行願的行動力,帶動學校內部的能量。
2.校長在領導作為上,要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
「美國未來教學最重要的事」報告書指出:「美國將提供學生與生俱來的教育權利:接受有能力、關懷學生、高品質的教師」(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 1996)。這個理想必須源自於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校長應當以身作則把自我更新取向的終身學習觀融入於校內的學習文化之中。
3.校長在領導作為上,要能積極彰顯多元領導角色的投入
校長在領導作為上,不僅是一位具決策的領導者,也應該是一位課程與教學的領導者、願景的領導者,在與教師共同學習或共同打拼的過程中,他也扮演了學習者、參與者、資源提供者、成效檢核者等等的角色。校長透過多元角色的身體力行,將能帶動更有效率和效能的團隊與組織。
4.校長在領導作為上,要能整合教師領導者的價值和能量
校長在領導作為上,要能秉持賦權增能、分散式領導的策略,透過參與管理和決策管理,讓教師發揮他們的專業影響力,當教師領導者投入於校務運作中,將會看到在不同年級、不同領域、不同處室、不同任務型態的學習社群裡,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與能量。
5.校長在領導作為上,要能帶動親師生齊投入的校園文化
一所校園的進步,必須來自校園文化體質上的調整和改變,才能持續前行。校長在領導作為上必須重視親師生對學校發展的參與和投入,更要讓親師生能有以這所學校為榮的責任感,這樣才能成為學校內的系統公民,發揮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