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持:堅持以課程為核心的行動校園。
三個原則:
一、解構與重建:回歸教育本質,激發本位主體意識,重新思考既有的、傳統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大鍋飯主義的可恥可笑,發展一個不被制約, 有思考、有創意的學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解構再思考、省思再選擇。
二、省思與建構:歡迎新鮮的、創新的、建設的、開發的、現代化的觀念進入校園,改變學習工具、方式歷程和思維,重構學校生態文化,尋找新世紀學校的可能。
三、覺醒和呼喚:我們在實踐、探索檢驗和思考中覺醒,攀登教育高峰,呼喚下一個即將洶湧澎湃而來的教育變革,並且相信一個本土的、在地的教育革命正在我們的學校發生。
四個意識:
一、課程意識: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環境課程化、課程環境化、活動課程化、課程活動化。
二、資源成本意識:組織與人力成本、時間與空間成本、設備與流程成本。
三、投入產出意識;組織生產化、行政生產化、課程生產化、活動意義化、人力增值化、文化創意產業化。
四、分享意識:特色學校、螢火蟲祭、蝴蝶家族,假日學校、區域課程、愛的書庫、橫溪護溪聯盟、永續校園326聯盟、社區總體營造。
五大面向:
一、面向生活:走進真實、走進生活。
二、面向自主:喚醒學校主體意識,喚醒教師專業熱忱。
三、面向政策:學校是教育政策的實踐者也是檢驗批判者。
四、面向困難:破除教育四害,建立教育三不取。
五、面向未來: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現代競爭能力的人才。
.png)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