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領導卓越名言
一、教育不是用來榮耀教師或學校,教育只為成就社會中的個人與群體。
二、唯有讓人成長、學習、以及努力的地方才是第一志願。
‧校園簡介
建構行政團隊與全校師生的共識,帶領全校教職員以理念為立基:知識領導之例,同等重視顯性教育型式(教材與課程)與隱性教育場域(校園整體氛圍與教育環境經營)雙軌工作的規劃與執行。
一、顯性教育形式:全面檢討「灌輸型、均一型」教學模式與「資訊性、獨特性」新興世界結合時的衝擊,逐步改變校園的課程規劃、行政支援、教材結構以及教學模式,以下列舉已有具體成果的簡單說明之。
1.適性揚才之課程規劃體系;例如,綜高辦理電腦選課(每學期36母班但有達200門以上的課可選擇和組成個人課表)、體育專長選修、英數分科分組教學、網路修課等。
2.發展學校本位教材:例如,銀髮族活動管理學程系列(已由具大專院校教師責格且具實務經驗之專業教學團隊研發,含七本課本,共十四學分),其中郭乃來撰寫「銀髮族心理學」一書,主要章節如附);又如學程試探簡介系列(共有八學分課程可試選);適性教學(英數之分科分組教學)系列;以及生命教育融入學科等。
3.開發全人教育的課程:例如:藉由辦理「多元智慧實驗班」(國中部與高中部)研發青少年的多元智慧統整課程,高中部以自主課程(3學分)和創意課程(2學分)為代表;爭取國科會科教處高瞻計畫(三年)之辦理,開發「環境身心課程」和「自我身心課程」知識性與實作性共六學分;開發全校學生適用的「生命教育融入學科」之全新課程等。
4.資訊世界的課程規劃:例如:主辦臺南一區社區化特色,主題為「跨校網路修課」四年來已結合跨校高中職教師開發六學分網路課程,包括「發現府城一歷史地理篇」(2學分)、「發現府城一人文藝術篇」(2學分)、「六大議題融入學科一性別與人權、資訊與環境、家政與生涯」共3學分;建立跨校之「生活科技數位教材資源教室科技平臺」;建立校內「資訊融入英語教學資源站」。
5.地球村的公民素養:例如:全校鼓勵教師將六大主題融入課程;每學期輪流辦理永續、人權與法治、創造力、性別、生涯等之校內外教案競賽;積極推動第二外語課程(日語與西班牙語課程,每年至少有400人次選修)。
二、隱性教育場域:全面檢討「權威型」校園人際與「傳授型」師生關係,分別轉化為「信任型」與「互動學習型」。
1.適性揚才、卻重視團隊精神:如辦理各種多元智慧競賽和活動,讓特色不同的學生有表現空間和成就成等。
2.發展具學校傳承意義和地方特色之校本位活動:如,「情牽光華」生命教育系列;「作十六歲」;地方文化與社區參與系列;校內外志工服務與銀髮族服務系列等。
3.重視全人發展、尊陪個體發展:如:性別教育系列活動;全校辦理「三級預防」;心理師駐校;主動發掘學生狀況和需求(個別差異補救計畫)等。
4.觸接資訊世界的良好特質培育:如:辦理班級經營部落格競賽、資訊服務團、校園e-化(校園無磁卡、全校無線上網)、設置校園心靈網咖、多媒體腦力激盪教室等。
5.地球村的公民素養:a.永續:如綠校園連續四年兩度掛牌、「把愛留下來」活動等;b.人權與學生自治會與學生議會、校園各種活動網路投票系統等;c.創造力:各種校園創造競賽、社團、實習、活動以及課程融入等;d.國際觀:校內辦理主題融入座談會、規劃嚴謹的學生國際教育旅行(已三度辦理)、接待韓國學生參訪一週、規劃美國與澳洲學生冬地球村青少年寒暑期活動等。
6.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alSchool)的推動:例如:鼓勵教師在職進修(目前本校有40%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位)、辦理多元豐富的教師在職進修(每學年五十小時以上)、提供足夠經費鼓勵各教學研究會引進指導型師資辦理專業課程、全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第三年)、每學期追蹤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回饋表(第六年)、執行完整的教師考評計畫等等,建立校園自我監控系統。
‧學校網址:臺南市私立光華女子高級中學
‧資料來源:97年校長領導暨教師教學卓越獎網站
‧主辦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承辦學校: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