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領域:
一、生命教育。
二、語文及閱讀。
最高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國文教學碩士在職班肄業
教育理念:保持關懷與善意,給予鼓勵、尊重與接納,啟發生活與生命的意義!
經歷:
一、宜蘭縣澳花國小教師兼訓導組長
二、宜蘭縣龍潭國小教師兼體育助理
三、宜蘭縣龍潭國小教師兼教務主任
四、教育部訓委會生命教育諮詢委員
五、總統教育獎中小學專任評審委員
榮譽事蹟:
一、致力生命教育,融入相關實施領域,並熱心分享、推廣經驗。
二、重視生活品格教育,以讀經、時事討論等多元方式,培育德行。
三、推廣現代文學與閱讀活動,鼓勵讀者與作家交流,以及心得寫作。
四、結合學校課程,設計鄉土踏查與環保教育,讓學校與社區更緊密。
五、協助推動藝文創意教學,讓偶戲與話劇成為學生交流的主題。
六、尋求資源實施小團體輔導,及弱勢學生的課業輔導與生活關懷。
七、關切少子化與隔代教養問題,實施祖孫共讀與社區老人互動。
八、推動教師社群與對話,並結合社區特色,積極開發校本課程。
九、協助推動學習營隊或社教活動,發揮教育專長回饋社會。
十、接受安寧療護培訓,加入重症與老人關懷之終身志工。
教育精神:
教學要先了解學生、隨機應變,保持彈性和空間;計劃、流程與目標力求明確。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以環環相扣的五個P來表示:personality-program-pointofview-persuasive-patience也就是--
(1)了解學生、適情適性做調整-
(2)教學活動計劃的提出-
(3)在活動中引發創見、提出獨特的觀點-
(4)讓整個步驟可行,並且具有說服力-
(5)以耐心和毅力去執行整個計劃。
而這些流程在班群合作或教學組織上,必須耐心的說服同仁做三方面的謀合--
(1)教學模式的適時轉型。
(2)親、師、生互動風格的轉變。
(3)結合地方社區,尋求有效的資源利用。
以上的轉化盡量跟「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乃至「學校本位經營」相結合,而其過程當中可以培養五項專業的精神與人格特質,那就是--
(1)Compassion主動關心學生與同仁。
(2)Commitment承諾目標,並勇於承擔。
(3)Courageous激勵鼓舞士氣,永不輕易放棄。
(4)Communication溝通協調,找出最可行的方法。
(5)Challenge迎向挑戰,邁向學習體驗的高峰。
以此進階為基礎,找出自己的專業與長處,建構出現代老師的圖像(Imagination):
(1)醫師的心眼-對孩子觀察入微
(2)宰相的肚量-包容孩子的過錯
(3)菩薩的心腸-不忍讓孩子失望
(4)牧師的精神-耳提面命常叮嚀
(5)文殊的慧劍-斬斷不良的習氣
(6)金剛的力量-堅定的完成計劃
資料來源:2012年教育奉獻獎、資深優良教師、師鐸獎
主辦單位: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