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領域:
一、國語文(含閱讀、範文)教學設計。
二、多元評量命題與活動設計。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當潛能發揮到最高點時,卓越始能達成;做得較少時,平庸就會產生。
經歷:
一、新北市國教輔導團資深團員
二、教育部中央輔導諮詢教師
三、心測中心諮詢教師
四、教育部補救教學培訓種子講師
五、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榮譽事蹟:
一、97年度全國閱讀評量命題特優。
二、99年度新北市教學卓越方案國中組特優。
三、99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銀質獎。
四、100年度新北市優良課程計畫撰寫。
五、101年度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六、91年度、96年度迄今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國文領域輔導員。
七、95、98年度台北縣基測寫作宣導講師。
八、98年度第三屆聯合盃全國作文大賽評審。
九、100年度上海埔東地區教師來台參訪交流活動並進行「教學演示」。
十、100年臺灣師範學院大學教育評鑑發展中心「教師專業能力指標」研發小組成員。
教育精神:
「很多不可能都不是真的,只是因為我們認定它不可能。一但放下固有的想法,新的可能性就出現了。」
國文教學能否擺脫傳統的形音義講解,上課是否得一味板書,學習國文只能用遇到記憶的方式嗎?我不這麼認為。因此,當我放下這些傳統的講述法之後,新的國文教學法就有可能產生了。我也用圖像組織來理解文章意涵,圖像組織來檢覈他們的學習成果。文言文,我的學生除了會用筆寫翻譯,他們還會肢體來翻譯(不是演戲喔),會用畫筆來詮釋,有的會配樂誦讀來表示他們的理解。
學生是一塊未雕琢的璞玉,老師在動第一刀鑿刻時,要非常小心提醒自己,這塊玉石的打造,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還有哪些方式,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了,在教學時,我總是這樣子自我提醒著。
資料來源:2012年教育奉獻獎、資深優良教師、師鐸獎
主辦單位: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