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領域:
一、閱讀種子教師,研發教材、學習單。
二、班級經營與特殊生融入教學。
最高學歷: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工組
教育理念:待有餘而濟人,必將永無濟人之日。
經歷:
一、臺北市立五峰國中教師
二、臺南市立安順國中教師
榮譽事蹟:
一、她給人深具教育愛,真心接納每一個學生,對身心障礙生更用心教導。
二、她能積極與家長聯繫、正向互動,關懷學生,爭取學生進步可能。
三、她總是把握機緣,正向積極鼓勵學生。
四、協助行政單位辦理各項業務,不遺餘力,並主動規畫校本課程。
五、她對推展課程及教材教法、教育之研究、改進或創新、發明,有具體成效。
六、她默默耕耘,從事教職盡心盡力,充份發揮教育專業精神有具體成效。
七、她私下常贊助愛心單位,提供物資、出力,不落人後。
八、她用心作班級經營,曾自編班級聯絡簿,將議題、語文與輔導課程融入。
九、她會主動參與研習,積極培養各項知能 。
教育精神:
我的班訓第一項就是「能減輕別人的負擔,就是有用的人」。同樣的若能藉由我的參與,減輕家長的負擔,提升孩子的成就動機,讓我肯定自己在一場場親師生相遇的機緣中,有了些許的貢獻,是我的愉悅。
為了多幫孩子一點,我盡可能做到:勇敢求援、減少責罵多獎勵、尊重隱私、接納個別差異、創造師生美好回憶、建立親師和諧關係、增強自己的能力。
面對孩子行為問題層出不窮時,「勇敢求援」絕對不是挫敗,而是轉機。透過求援的過程,我看到輔導案主的盲點,思考重新再面對的方略。透過求援,我有能量站起來,才能鼓舞學生對自己未來也有期待。
多年來班上都安置著1-2位心障生(自閉、ADHD、情障生),他們比一般有障礙的孩子更難被同儕接納,有些家庭權力錯置,讓輔導更趨艱難,需要費心設計融入班級的課程,需要發展優勢能力,更時而必須為家長增能。
教學多年,早已發現「怒目金剛」式的責罵難起真心的改善動機。孩子犯了錯,通常會先聽他說過程並且注重他的感受,讓孩子自己情緒緩和,引導他尋找解決的方式。這樣我不太需要發「雷霆之怒」,孩子改善的動機也比被逼迫強烈而持久。
希望夢想化為真實,就要付諸行動,所以校本課程「順中南洋櫻花季」在合作夥伴的籌畫下連辦了兩年,也成了學校的特色活動。
資料來源:2012年教育奉獻獎、資深優良教師、師鐸獎
主辦單位: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