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所思——思所有,課綱之教學精進
高雄市海青工商教師
李美芳
受惠於107課綱的發展,健康與護理課程在教學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生活技能以探究與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發展適合其年齡的健康認知、情意、技能與行為,更重要的是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讓個人及整體社會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為達此目標,我經常思考應如何調整教學方式,以因應未來教學之需求,同時利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平台,將教學觀察、教學檔案及教師專業社群化為助力,而本教學檔案正是個人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的紀錄與回顧,藉此拋磚引玉,以享諸位先進。
自發
任教職以來偶覺教學就像是一再重播的影片,除了觀眾別無不同。但是個人初任教職的初衷,時時呼喚著我,教學應與時俱進、創新求變,而面對教育政策的調整、社會環境改變及學生需求,需要透過不斷的自我進修,達到自我增能、精進教學與成長的目的。因此,我參與相關研習,觀察講者授課技巧、更新專業知能、學習多元的教材教法、課程融入重大議題等,並養成隨手記錄,與舊知識分類統整加以應用的習慣,透過不斷學習累積的過程充實自我,作為教學發展的資料庫。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參加研習是一種自我精進也是自我省思的歷程。我在過程中不斷的自我對話,探析自己的教學專長及改進之處,以期在每次的研習中力求自我精進,並「學習如何教學」,省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我相信也唯有透過自發學習的過程,才能達成教師專業成長的目標與理念。
互動
一份好課程與教學設計經常需透過與伙伴的對話、討論才能漸趨完善。本教學檔案內涵非常感謝健康與護理學科種子教師社群、以及本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成長讀書會的夥伴們,這兩個社群中,前者是健康與護理專業教師的群體,後者是跨領域教師的組成,這兩個社群的夥伴分別觸發我在教學上不一樣的思考方向,例如:
一、在健康與護理學科種子教師社群的每次增能研習中,均與學科種子教師們針對研習主題內容及研習新知的應用,進行對話、討論,並以實作方式來提升健康技能或生活技能,這種方式對於教師專業精進具非常正向的啟發。
二、在社群當中,每一位成員都有引導新課程發展的責任,這樣研發的歷程是從無到有的產出,探索建置全新的教學架構,發展並形成教案。在同儕之間鼓勵、分享、切磋及修正後的回饋中,我們共同留下了成長軌跡。
三、教學觀察的體驗,是久離學生身份的教師難得的經驗,且學生時代的聽課著重於知識的獲取與吸收,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教學觀察,不論是擔任觀課或被觀課者,著重於教學經驗的觀摩與學習,進而將評鑑指標的內涵內化到課程設計中,期待有最合適的教學,學生也有最佳學習成效。教學檔案的建立與發展,更是讓我瞭解當一位教師不只是課程設計與教學層面上努力,還須在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進修與發展,以及敬業精神與態度等多個層面持續學習。
教師同儕間的互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元素。尤其多元資訊以及跨領域教師的分享,更打開不同的視野,讓專業層面有更多元的發展,進而支持我們面對107課綱的調整,結合伙伴的力量,為優質的教與學而努力。
共好
經由「自發」、「互動」的歷程,發展有效教學與多元評量、議題融入式教學及跨領域教學教案,希望可以透過教學影響學生學習,再藉由學生回饋不斷修正使之成為更完善的課程,以呼應課程發展目標、提升學習成效,而教師也透過此歷程讓學習的生命繼續成長、豐富,讓教學的喜悅與成就持續滋長。
一、在教學上,應從學習者角度出發,重視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強調社會時事與願景,以強化學習動機及學習參與度,對社會未來的趨勢,提供議題,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學生因應現在與未來的全方位能力。
二、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注重生活技能與健康技能的操作,引導學生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並以建立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記錄學生學習與互動,並參考學習單的回饋,為下一次改進教學的參考,是教學精進的活水源頭。
三、在教師參與方面,重視跨領域教師知識、經驗與教學方向,使不同領域之教師都能互為觀摩學習,擴大教學領域範圍;同時透過不同領域教師的觀察,可以提升每位教師的視野,為整體教學的向上提升提供助力。
這些目標都是建立在學生彼此間、教師與學生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共好互動,亦即在教學上「所有的課程設計,須聚焦在學生的需要和學習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習引導者,嘗試多元的教學設計、適時地將社會關心的重大議題融入課程學習內容並與不同專業科目老師,嘗試知識統整應用的跨領域教學設計並執行,以達到教學者與學習者互動共好的目標。
回顧與期待
隨著教學經驗的累積,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事例,都需要檢視、省思並尋求改進的策略,一則希望將成功的經驗複製在其他教學場域,二則希望能改進教學避免重蹈覆轍,三則希望能與其他教師交流、應用,因此將每次的教學資料加以蒐集、思考及聽取回饋,並仰賴平日的紀錄、分類及統整,這些資料的蒐集是教學的基礎,也是引領教與學的重要媒介,但是資料蒐集後更重要的是篩選,需不斷地檢核資料的正確性及時效性,再從主題出發,選擇相關性較高者呈現於教學檔案中,過程更要反覆思索來回新增或刪減資料,達到以教學檔案主題為主軸,檔案內容發展得以脈絡相關,整體能前後呼應的原則。
教學檔案資料會隨著教學經驗的累積而日益龐雜,所以要將之系統化地呈現,就會失之冗長或失去主軸,故如何去蕪存菁,是檔案製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唯有利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教學檔案製作的指標,揭諸的四個層面,試行作為分類呈現標準,並依循個人教學過程所追求,資料的連貫性、統整性、一致性及可應用性,作為完整教學檔案資料建置的基礎,希望在與其他教育夥伴分享時能有系統的呈現,使各位教育先進能瞭解這份檔案想要表達的意涵,並希望藉由這份教學檔案,與諸位分享教學檔案對教師成長及記錄教學的重要,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