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領域:
一、師資培育:師資培育白皮書
二、比較教育:日本教育等
最高學歷: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
教育理念:「成為好老師必須先成為好學生」,行政之作為都以學生需要為優先考量,教師應不斷自我提升成為典範教師。
經歷:
一、小學教師、組長
二、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教研中心主任
三、考試院高普考命題委員
四、中國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
五、國立大學協會常務監事
榮譽事蹟:
一、榮獲教育部推薦,當選為99年度優秀教育人員。
二、領導中教大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通過,積極推動師資培育大學革新。
三、擔任兩屆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積極推動師資培育研究。
四、規劃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師資培育及專業發展議題,協助師培革新。
五、主持師資培育白皮書研擬,協助國家擘劃師資培育發展藍圖。
六、101年催生中教大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創新六年師資培育模式。
七、100年起推動小學師資培用聯盟,強化與整合師資培育大學發展。
八、101年擔任南投縣校長專業發展輔導團顧問,促進與地方教育輔導。
九、獲國科會100年及101年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十、推動大學國際化,進行國際交流並帶中教大境外生達200人以上。
教育精神:
我於求學及成長過程中孕生「真誠、愛與奉獻」之教育理念,而教育是教師之人生舞台,教學是教師之專業展現。優良之教師,應能在教室中觀察到每一個學生之眼神與學習狀況,讓個體都能在教室學習活動中,找到自己之學習需求,且能融入團體之學習氛圍中,讓大家皆能獲得安身立命之泰然心境。現在時代變遷快速,不同世代之學子,會有不同之學習樣態。因此現代之教師,應該保有面對挑戰與彈性因應之心態,願意打開教室空間,進行公開觀課活動,讓同儕進入教室觀課,然後透過共同對話交流之機會,一則檢視自己之教學優缺點,一則觀摩他人之教學特點,不斷切磋琢磨,以讓自己在教學場域能成為更專業之教師。
大學教授也是教師,面對已經成熟期之準大人之大學生,大學教師也更需要專業教學能力,我主張大學教師進場時,應該接受高等教育、大學教學法、大學生心理、教學評量等課程,且在教學生涯中,仍需不斷參與教學之相關研習,才能成為優良之大學教授。而這些專業發展,同樣必須經由同儕對話、同儕觀課、有經驗者教導新進者等具體活動,才能達成上述之目標。另外,大學教師更需注意人格特質提升問題,應了解人生之意義,具有更多生命之智慧,才成扮演好教授之角色。
資料來源:102年師鐸獎、教育奉獻獎、資深優良教師網站
主辦單位: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