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下載:嘉義市西區北園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_北園笑味味團隊_沙坑變變變-參與式環境教育實踐
方案發展動機:
有一天,孩子間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小貝:「沙坑好髒喔,有好多狗狗的大便還有人家亂丟的垃圾」
城城:「那要怎麼辦呢?」
阿筑:「那我們來幫沙坑變身吧!」
舊 沙 坑 的 樣 貌 . . . . . . .

如果環境會說話,那麼我們的沙坑在說什麼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團隊思索著:也許這樣的環境問題可以透過教學與課程,轉化為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轉機與動力;透過與自然環境真實的互動過程,引導孩子,去面對與處理真實生活中環境所帶來的各種問題。荒廢的沙坑反倒成為了我們在進行環境教育下,最寶貴的學習場所與生活教材。
本園沙坑位處學校邊緣地帶,管理不易,隨處可見野狗便溺,以及部分社區民眾缺乏公德心濫丟垃圾,因此成為一處雜草叢生、衛生與安全都堪慮的閒置空間,無法供幼兒使用;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團隊發現這正好是一個可以培養幼兒發展關懷環境行動力的契機,所以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和園內的孩子們一起思考與面對:如何從搶救沙坑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透過一連串的考驗,經歷各種問題與解決的歷程,強化他們對環境的感知,並進而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珍惜資源也表達關懷的行動力!」
根,可以向地底無盡地延伸,形成穩固的基礎。
芽,雖然看起來嬌小脆弱,卻能夠為了尋覓陽光而突破土石。
取自珍‧古德「根與芽計畫前言」
關心自然環境與探討全球暖化的議題,從愛護校園環境開始;在學校裡,我們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引領大家從認識大自然的生命開始,透過貼近生活的課程與活動讓孩子慢慢進入到大自然的世界裡,去感受每一種生命的存在,學習如何關懷與尊重其他生命,進而疼惜我們的大地。用我們能力所及的方式愛地球,讓『愛』從這裡開始出發!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發展正向環境教育態度及價值的重要階段;根據林曉雯(1997)的研究指出,如能善加整合應用校園生態空間及環境教育課程,將能使環境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其他學者也同樣研究發現,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有助於發展環境態度及價值,而正向積極的環境概念一旦建立之後便能持久不變(余興全,1992)。
(如欲瀏覽詳細內容請瀏覽檔案下載之文章)
<文章出處:嘉義市西區北園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_北園笑味味團隊_沙坑變變變-參與式環境教育實踐>
資料來源:97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入圍校長方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