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格在蒙特梭利教育的文化區,結合其他國家、區域、種族的文化,讓孩子接觸不同種類的多元文化知識,孩子與老師不斷地向外延伸觸角,雖然中途遇到許多問題重重的難關,但是孩子秉持著科學實驗的精神,以及堅持不放棄的勇氣,跟隨自己心底最原始的聲音,終於從一只布袋戲偶發展出一段「歌仔戲」的課程。經過時間的洗禮與親自的體驗,讓孩子、老師及家長有深刻的體驗與收穫。君格破繭而出的成長,是師生們帶著充滿喜悅與感恩的心創造出來的奇蹟。但是君格不因此而驕傲、怠步,反而更謙虛地思索,要如何為孩子的成長做到盡善盡美,並且踏出那堅定的下一步。
一、君格孩子的成長與期許
1.讓孩子自主抉擇學習步調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提出影響深遠的教育觀點,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孩子以內心深處的個人節奏與環境接觸,如此與環境所發生的關係就成為孩子實現自我發展的人格特質,這時期僅有一次的生命悸動,是我們所重視的。
順應孩子敏感期的需求,提供孩子多元學習空間,以尊重的態度,適性的指引、適度的愛與關懷,讓他們自行發揮所長、自信地成長。自主能力不是一種知識,而是面對自己生命的藝術。因此,期盼孩子自主學習並培育受挫力、耐力和毅力,讓孩子透過自身的探索,體驗學習的樂趣,找到適合自己的規律及方法,並依循自主抉擇學習步調,才能踏出穩健的步伐、享受自我的學習成就。
2.培養孩子獨立自由的勇氣
孩子的心聲,「請幫助我,讓我自己來」。尊重孩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自由、獨立、自發的原則下,允許孩子有自由選擇權,並能親自動手做,藉此培養孩子獨立、自發專心的特質,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能力去探索世界。
蒙特梭利曾言:「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必須掌握兩點原則。第一是協助孩子獲得自由,另一個是避免限制孩子自發性的活動」。孩子唯有在自由活動中才能真正地表現自己,並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當孩子能獨立自主完成工作時,自信心相對的也建立了。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同時也受到他人肯定,自我評價也自然地提高,孩子就更有能力也更有意願主動去探索,也幫助了勇氣的養成。
3.培養孩子樂於分享與合作
在孩子的世界中,「分享」是最不容易學會的一門功課,「為什麼要分享?」如果分享只是希望獲得單純的快樂,的確不夠,必須要讓孩子了解與人分享的好處。戲劇活動中,透過角色扮演,運用同理心去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分享,也學習人際溝通、與人互動的能力。完成戲劇的合作中,完成許多無法獨力成就的工作,孩子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感。在合作的學習下,孩子彼此間變得友善了,也比較樂於幫助、關愛、尊重他人,有了責任感,彼此的信任感與親密感也因此而建立。
二、君格教師的成長與期許
1.涵養敏銳的觀察及同理心
君格教師擁有敏銳的觀察力,隨時觀察記錄孩子的每一奇思與發展,瞭解每位孩子獨特的特質,協助孩子找到屬於他的專長,提供孩子充分的表現機會,增加孩子對自我的認同及自信心的建立。
成為孩子的朋友,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代溝的過程中,我們體認到具備「同理心」的重要。在君格,同理心是以「孩子」為取向,而不是「教師」取向。關懷孩子,用孩子的角度看他們的世界,從外在去觀察,與孩子在同化的世界裏,由內部去體認孩子的生活模式、目標與方向。
2.合作精神與能力的精進
君格教師之間的感情宛如家人,互相合作、彼此信賴,遇到瓶頸必定會朝著一致的目標向前邁進。因為團隊學習強調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必須先有學習型的團隊,才可能有學習型的組織,因此能夠暢所欲言、共同學習,學會了如何掌握對話、溝通的技巧,能夠探詢、反思,教師們的討論與園務會議的進行都是激發創意、分享、行動的過程。
凝聚共識、群策群力的執行,不斷的蛻變、創新、成長,成為共塑願景的永續校園。
3.培養傾聽孩子的能力
教師要傾聽自己、傾聽孩子,還要去瞭解支配人的外在制度,以及內在的文化符碼。聆聽包含了愛、尊重和接納。好的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開始,教師以一顆敞開的心去聆聽孩子的話語,主動和孩子交流心裏想法,讓孩子覺得老師重視他們。無論孩子分享興奮的事或傷心的事,教師也要身同感受的傾聽。
小遠原本是害羞又內向的孩子,在公眾面前總是讓母親擔心,在參與過程中,小遠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視、是有能力的,漸漸地提昇自信心,進而樂於參與。君格教師要透過陪伴與聆聽,瞭解與溝通來緩和孩子情緒,釋放孩子心中的壓力;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給予適當的引導,得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在這愛的園地健康成長。
4.立志當「孩子的老師、家長的朋友」
在君格,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孩子的輔導者,更是家長在親職教育路上的好伙伴。對家長而言,可以透過實際教學參與,獲得教養孩子的第一手知識,增加與孩子互動機會,能即時了解孩子在團體中的行為表現,成為一個有效能的家長。
對教師而言,經由與家長的溝通協調,教師能瞭解孩子除了學校以外更完整的發展資訊,有效的掌握孩子的成長動向。除此之外,也可從互動中了解家長的普遍看法,同時可以擴展視野,將思想延伸到教育範疇之外,促進多方面的學習。
此外,有效的親師溝通也可以增進教師的士氣,提昇工作滿意度。
對學校而言,學校接納家長,一方面清楚家長的期望,一方面讓家長瞭解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方針。良好親師互動,將促使學校與社區間緊密聯繫,有助於社區資源的運用。
三、君格家長的成長與期許
1.理解孩子學習的步調
盧梭曾言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提倡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尊重兒童的人格與地位,順應其需要與能力自由發展。君格盡心的讓家長理解孩子的成長步調,家長學習接受、學習放下,真正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願望,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家長將教育重心轉移孩子學習過程中能力及興趣的展現。
2.欣賞孩子的個別差異
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差異是人性的特徵,在個別差異中我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多元文化的教育中學習,讓孩子的學習充滿趣味和挑戰。君格提醒家長不要忽略孩子的獨特性,重視孩子的發展是根據自己的時間表,優先順序也不同。鼓勵家長欣賞孩子的個別差異,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適宜的學習模式,孩子才能學的快樂,學的有效率。
3.樂於參與、勇於溝通或表達
君格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有感於親職教育的重要性,期待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不缺席,邀請家長參與教學、親職活動,讓家長的參與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曾有家長說:「君格的家長很辛苦!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犧牲時間、也甘之如飴」。我們也知道,家長其實是樂於參與並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幼稚園是家長的教育合夥人,幼稚園的牆籬是保護孩子安全的設施,卻不是劃隔家長參與幼兒成長歷程的藩籬。有了教師和家長的參與與愛,孩子的成長不僅充滿幸福,孩子也可以在成長的歷程中體會滿滿地愛與分享。

文化薰陶幼兒,幼兒成為文化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