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帶走我們山上的家園,卻帶不走我們守護文化的信念與決心;
這幾年,我們帶著孩子在山下以部落之名,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們的老師說:大武山媽媽,孩子們會記得回家的路。
方案背景與動機 ~以教育改變孩子及部落的未來
一、讓台灣聽見我們的聲音,風雨過後的泰小附幼
泰武國小附設幼兒園於民國74年10月設立,學校原本位於北大武山海拔750公尺處,98年八八風災重創校園,必須隨遷村而遷校,100年8月校園重建於山下萬巒鄉境內的新赤農場。
二、把根扎深、把夢做大的願景
來到永久屋定居,因為失去土地,許多老人家頓失生活重心終日茫茫;而部落裡的許多學齡前幼兒,也因為無人照料常見在外遊蕩缺乏照護。我們了解遷到平地後,生活的調適、文化的流失與競爭力的衝擊,正重創著孩子的未來。我們決定帶著孩子「把根扎深、把夢做大」。
幼兒擁有敏銳的知覺,及早於幼兒園所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更有其急迫性。101學年度,配合幼托整合申辦2-6歲幼兒園,第一年即成立「全族語實驗班」,試驗一年後,於 (102學年度)正式將2-5歲班級實施全族語教學,並引進「老幼共學」,奠定孩童貼近生活經驗學習的基礎。
三、愛、看見、希望 … 不一樣的學前教育
什麼才是部落真正需要的?許多人往往複製平地的教學模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甚至認為這裡的孩子很可憐,因為他們享受不到在平地受教的品質。真是如此嗎?我們相信:孩子的競爭力與創造力來自於對母體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在課程中找到希望,看見別人也認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