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螺旋性課程方式與國小部合作
期許以螺旋性課程方式與國小部共同合作持續進行加深、加廣。在幼兒階段以認識、認同在地文化、校園生態為近程階段性目標、國小低年級以培養在地文化、生態小小解說員導覽為中程階段性目標、國小中高年級以在地文化、生態為專題研究進行科展題材為長程目標。
二、「專題探究能力」深入家庭,培養帶著走能力
幼兒的學習不應只是侷限在學校中,更應深入在家庭中,因此教師們透過班親會、家庭訪問方式…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如何在家中持續培養幼兒「專題探究能力」,協助家長增能,使家長了解如何運用開放性語言共同鷹架幼兒探索問題的能力,使家長與老師一起成長,成為幼兒園的協作夥伴。
三、善用家長資源,持續深耕在地文化課程
在發展在地文化課程時,家長不斷的提供相關的資訊如同資源的寶庫,卻未能有系列的整合資源,因此期許將資源有系統的培養家長志工團隊,邀請家長進入教室分享在地經驗,廟宇文化、古厝、歷史沿革傳承在地文化;「社區講師」家長擔任講師的角色,讓教師、更多的家長與附近的居民一起認識在地文化,認同在地文化。
四、以「社區植樹綠美化」具體行動培養幼兒對社區的關懷
「在人文樸仔腳 生態稚子情」的主題規劃課程中,在人文面向上除了認同社區,積極參與社區表演活動外,期許未來在生態面向上,能推動「社區植樹綠美化」活動,幼兒在課程中所種的植物(例如:小福木)能回饋種植在社區中,或者為社區花木進行修剪服務..等,以具體行動關懷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