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下載:基隆市復興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 快樂挖寶人 - 小偵探大探險-友蚋山中尋寶傳奇
背景分析:
一、我們的學校
復興國小位在基隆市七堵區,是一所位於山區裡的偏遠小學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所在的地方叫「鹿寮」,因為有好好多的梅花鹿。學校旁邊有一條潺潺的溪水流過,這溪就是「友蚋溪」,溪的沿岸曾經是重要的煤礦運輸道路,所以這邊也曾因為煤礦的開發而有過繁榮時期。但梅花鹿群早已不見,礦坑的繁華不再,現在的友蚋只剩下少數人家居住,不過舉目望去,盡是茂密的樹木,五彩繽紛的花朵,還有藍鵲優雅的身影。雖然復興國小在民國十一年就在這有山有水、有歷史有人文記憶的地方成立,但是復興附幼是直到民國八十九年才設置。
二、友蚋的學校
留在這個山區的家庭逐漸減少,大多數的年輕人離開故鄉到外打拼,只剩下將孩子留給阿公阿嬤帶的隔代教養家庭,以及逐漸增加的新住民家庭。所幸民國七十幾年兩大社區「麗景天下」與「綠葉山莊」進駐,讓本校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加。復興附幼的孩子們,其家庭社經地位與家庭教養文化就有很大落差。以民國97 年為例,17 名幼兒中,中上社經地位家庭佔一半(九位)、新住民家庭有六位,低收入家庭一位,特殊生一位,孩子們不管在教室內所反映出的生活經驗、基本能力都相差極大,老師們不禁思考,甚麼樣的課程才能兼顧到所有的孩子們的學習需求與個別差異?甚麼樣的學習內容不會因為孩子之間的生活經驗落差,而導致某些孩子缺乏興趣?甚麼樣的學習方式是可以讓每位孩子都有興趣,願意參與,且能在這樣的學習下獲得 最大的成果?主題課程的發展雖然是源自幼兒的學習興趣,但當孩子的能力、生活經驗落差極大之下,什麼樣的主題內容是可以兼顧到所有孩子的學習興趣,啟發孩子各方面的潛能,且又能結合社區資源,發展本校的特色?
三、附幼的家長
復興附幼在第一年成立時,只有八位中大班混齡的幼兒,但卻有著非常熱心與積極的家長,常常主動提供資源、進入教室協助幫忙,奠定了良好的親師互動基礎。為了讓這份基礎能更加穩固,附幼更積極推動親職教育與親師互動,每年定期舉辦兩次親子月(五月與十二月),親子月中,家長可以選擇一天進入教室?任孩子們的老師,為孩子們說故事、為孩子們準備一個自己所擅長的活動(如烹飪、插花、美勞、帶角落活動…..),或者可到教室為自己的孩子作一天的觀察記錄,親自觀察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而在親子月最後一天,附幼會舉行幼兒學習成果發表,邀請所有家長進入教室,一起體驗孩子們的成長。由於家長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讓我們得以在課程中作更大膽的挑戰、更充分的發揮。
四、快樂挖寶人
我們的教學團隊是一群快樂的挖寶人,向孩子挖寶、向同事挖寶、向家長挖寶、向社區挖寶,更向位處山區的自然環境與生態挖寶。我們鼓勵大家挖寶,也常常互相挖寶,所以除了教師,家長和孩子們也都是整個教學團隊的一份子!
(如欲瀏覽詳細內容請瀏覽檔案下載之文章)
<文章出處:基隆市復興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 快樂挖寶人 - 小偵探大探險-友蚋山中尋寶傳奇>
資料來源:99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