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國小位處嘉義縣、市的城鄉交界處,地理上屬於「不城不鄉」的尷尬位置,多數家長從事農工,長期以來處於文化資源弱勢(遠見雜誌,2008),惡性循環的結果,讓多數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甚至成到困難,拒絕學習數學,為了能讓孩子喜歡數學,進而提升孩子數學的能力,一群教師開始了在地化的數學課程行動研究。
團隊教師為了瞭解學生的數學能力,自92年起依據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能力指標設計評量題庫,並於課室實施,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除了在計算和記憶性的數學知識達到目標之外,其他如:連結、邏輯思考、推理探究、溝通評析等能力都不足。為了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團隊教師分析評量結果,將課程分成三個階段逐步實施:
一、發展期:研發「生活化、數位化」高年級創意數學教學課程,一方面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教材,引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另一方面結合資訊種子學校課程計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輔助數學教學的能力,帶領學生能使用資訊科技學習數學知識。
二 、茁壯期:將課程向下延伸至其他年級,同時擴充數學課程的知識,團隊教師建構了四大課程目標:創意生活化、資訊數位化、教學行動化、學習多元化,設計出「活力興中,數學e起來」數學課程,透過數學繪本、數學e-learning 、親子共學等課程教學活動的實施,提昇數學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同時發展出數學全方位成長護照,讓學生紀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和成品。。。。。
三、綻放期:為了擴充孩子數學學習的視野,課程融入了社區環境與人文情懷,引領孩子走出校園,展現數學學習活力,因此,團隊教師設計出「數fun興中,舞動數學生命力」學校數學課程,除了延續數學e-learning、親子共學、數學全方位成長護照等課程活動,還加入數學藏寶圖課程,透過校園景點的巡禮,培養數學能力和愛校的情懷,以及高粱酒鄉興中情課程,融入嘉義酒廠社區資源,從種高粱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重要性。
六年來實施的成果,學生從不喜歡數學到喜歡數學,從不了解數學到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在分年細目的評量測驗中,無論是邏輯思考、溝通、評析、連結…等學生都有長足的進步,此外,本校學生還代表我國參加2006馬來西亞國際心算比賽得到優異成績表現。家長也肯定這套課程活化數學,激發孩子的創意,改變他們對傳統數學教學的迷思,並從親子共學中,省思到應該從更多元的角度賞識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應只是侷限於測驗分數的框架中。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