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以「深耕本土,放眼國際,開拓未來學習」的理念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學習:內在的財富」的新世紀學習宣言。該宣言揭示21世紀人類基本學習能力為:(1)learning to know:學會認知,以認識世界;(2)learning to do:學會做事及處理各種情境的能力;(3)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參與和合作的精神;(4)learning to be:學會適應和發展自己的環境。因此,未來教育需統合教育的完整體系,使學習途徑多元化、彈性化,才能孕育全人的健全國民。
依據上述目標,本團隊願景即在於將校本課程結合資訊科技,應用於提昇教育品質。用先進的科技、創新課程和執行來讓教學變得更好,讓數位教學透過合科教育與創新教學將知識變成能力,建構多元創新的課程設計,激發不同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透過前端的資訊科技載具隨時隨地與老師們互動,甚至透過資訊科技與世界同步,順利將台灣府城的優質文化與教育成效推展到世界各地,達到3A(anytime, anywhere, any device)數位學習的目標。其最終目標是希望提昇教學的效果,以強化學生的競爭力,培養成為未來公民具有的能力與素養。本方案發展之理念簡述如下:
一、教材富童趣,提高學童學習興趣
生動活潑的圖案、印刷精美的學生手冊很吸引小朋友,學生很期待上老師所編的校本課程。而教材也是自己週遭所熟悉的東門城、虱目魚、在地府城、南臺灣海洋及詩詞文學,所以學生學習興致高昂。
二、鼓勵自我探索‧深化在地識別
資訊融入教學導入「全球化」過程中亦要兼顧「在地化」,本團隊同儕教師協力完成此方案之推動,在進行的過程中,能適度融入家長及社區參與意識,落實本土教學,發展出以學校本位統整為主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童愛鄉、愛土、愛家園的深厚情感,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將全球的觀點與本土環境相連結,進而營造永續經營、創新多元,重視經驗傳承與分享的目標。
三、多元學習模式‧強化自我肯定
多元創新的課程設計,更大的意義在於激發不同學生的潛能。老師可以觀察到,有些平時學習弱勢或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資訊融入教學的學習過程中反而有較好的表現。這些學生可能只是不善於文字表達、口語敘述或是有某方面的障礙,如今終於有機會受到關注與肯定。運用資訊融入將社區踏查及文史古蹟的教材數位化,以生動、活潑的劇情,引發學生的興趣,運用完整實際的內涵,傳授有價值的知識,利用唾手可得的建構標準化應用系統,使每位學生都能「肯定自我」,並對生冷的「在地文化」產生興趣,讓學生更貼近府城文化習俗。透過科技的運用,使教師的創新教學策略與方案更加突出有效。
四、運用資訊科技‧連結全球智慧
運用資訊科技及各項工具讓老師、學生的互動以及本土教育的教學,不必限制在固定的空間、時間以及模式裡。學生真正成為教室中學習的主角,自我探索解決手邊的專案問題,主動請求老師針對不懂的主題,給他們「講課」,課堂氣氛從被動、變成主動。課程可應用最新的科技突破傳統教材設計,也可運用資訊設備,到教室外的不同角落實地操作測量,更可將全球智慧透過網路擷取下來,最後將結果即時回傳給老師完成學習成果,增加學生學習內涵的緊湊性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