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立自主
課程規劃朝向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與機會,透過引導與討論,讓孩子有更多練習思考、協同與合作;如任務的分工、畢旅行程的規劃、學習過程的記錄…等。
二、品格教育
課程體驗的過程,除了技藝傳承師徒制的體認與實踐、意志力的培育,還包括傳統雅美禮俗的教育,及真實場域中偶發機會的體會與身體力行。
三、藝術人文
拼板舟的造舟課程即是一堂最完整的雅美藝術教育課程。
四、資訊融入
在課程的規劃之初,即規劃由孩子們透過資訊與媒體課程,完整記錄學習歷程和練習分享與報告。
五、文化傳承
這是一個情感的培育,透過長時間的體驗與滋潤,讓文化的種子深植孩子心中,並依著每位孩子不同的境遇滋養,結出不同文化樣態的果子。
六、鄉土踏查
對於傳統的禮俗與禁忌,希望由孩子們自己透過訪問耆老及社區踏查來親身了解,並經由造舟及下水等祭儀實際的體驗。
七、族群情懷
希望透過課程讓孩子的學習能與生活真正的結合,成為有意義的學習,並對自身族群文化產生更深的了解與認同。
八、體驗課程
整個課程的定位為體驗式的課程,由一開始的造舟、下水儀式、畢旅經費的籌措至畢旅規劃與執行等,所有歷程都透過媒體資訊似記錄片般的詳實記錄,均由孩子們親自實踐與體驗。
九、學生中心
所有的課程中心都由孩子為主體的概念出發,讓孩子真正參與課程。
十、統整學習
有別於學校正式學科領域明顯的分野,本方案的執行希望帶給孩子"真、善、美"的完整學習。
十一、行動歷程
課程的實施場域、時間、主要教學者、內容等都有別於正式課堂的學習,課程的實施就是一個行動的歷程,透過教學現場的問題解決、教學者的省思與孩子的反饋,一次一次的修正與執行。
十二、課程永續
方案名稱顧名思意,在課程規劃之初即是希望這是一個永續的課程,每一屆的東清孩子都能有一艘屬於他們自己的船,親身體驗拼板舟的造舟歷程,如此續耕課程,教育的種子蘊涵文化的新芽,蘭嶼的傳統文化和技藝就在方案中薪傳習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