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歷程是從「經驗」中「察覺」,然後「理解」。因此,孩子在學習數學中,一方面強化數學知識與生活問題的連結,一方面也領略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進而瞭解數學知識的意涵,讓數學學習生活化。(見圖三)

在設計教材與安排活動時,我們做到「給孩子們充分的學習動機、足夠的操作機會去經驗,並給予時間等待他們察覺問題、討論想法、交換意見,最後才形成共識,將數學知識內化,以達到真正的理解」。這也是促使我們在教材設計上勇於創新,希望能透過適切的活動設計,讓孩子們充滿了對數學的熱情與興趣,快樂學數學!
以下將舉例說明在教學中六種教材創新設計與實施情形:
一、數學遊戲 ~ 穩固孩子的學習概念
一般在學習直式算則時,由於缺乏對位值概念的理解與運用,往往只是淪為制式化的計算,對於運算過程的意義並不瞭解。因此,希望透過活動強化孩子們對於位值概念的認識與運用,進而能在直式算則中理解數學的抽象思考。而建立這樣的數學概念,將作為未來直式加減計算的重要墊步。
二、數學故事 ~ 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故事最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有趣的數學故事更能挑起孩子對數學的熱情。在「垂直與平行」單元中,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學習數學概念時,不是直接背定義,而是經由活動的設計去觀察垂直和平行的現象,透過討論,瞭解其中的數學性質。
三、教材改編 ~ 注重孩子的學習經驗
以「角度」單元為例,一般的教學設計著重在習得如何看量角器,然後直接以量角器來量測角度。而我們期望孩子們能先經驗角度的量感,然後再察覺到量角器的刻度結構,以穩固數學概念。
四、圖像表徵 ~ 協助孩子的抽象思考
孩子的數學概念發展是由具體到半具體進而抽象,從現實生活中掌握數學概念和關係,進而擬訂計畫解決問題,才能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五、數學步道 ~ 創造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與生活經驗相連結,用來協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會產生學習動機,達到「從做中學」的目的。事實上,有許多隱含在校園角落的數學問題,值得學生去探索與發現。
六、數學日記 ~ 強化孩子的學習能力
數學日記的形式很多元,可用來作為預習(瞭解學生的舊經驗)、檢測(瞭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延伸教學(數學概念的延伸學習與其他領域的連結)和補救教學用。因此,在設計的理念上,我們著重於學生能嘗試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以文字或圖像紀錄,除 了學習如何表徵自己的想法外,也能知道如何記錄自己的想法,並透過合適的數學表徵與他人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