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過天晴後......看見虹
彩虹,一個總是讓孩子驚豔、興奮、感動的名詞!
彩虹,總是出現在雨過天晴之後的天空!
一彎彩虹,畫破天際,是孩子笑聲與希望的寄託!
閱讀,一個牽引孩子一生的動詞。
閱讀,無時無刻伴隨我們成長的平凡過程。
一書,一世界,是我們帶給孩子通往笑聲與希望的禮物。
宋朝文豪蘇軾曾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俄羅斯文學家高爾基亦言:「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閱讀昇華個人氣質與氣度,成就未來發展。因此,本校長期著力推動閱讀教育,深化閱讀特色內涵,發展學校本位閱讀課程,改善學校閱讀環境,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瑞梅團隊以「說書演書悅書香,read 梅閱讀展風華」為課程主題,通過102年度桃園縣閱讀特色學校認證、103年度桃園縣閱讀磐石學校、103年度桃園縣教師教學卓越獎績優團隊、103年度桃園縣閱讀教育計畫績優學校表揚,希冀透過閱讀,為孩子的未來夢想扎根,讓閱讀成為精采孩子一生的禮物。
走過風風雨雨,
雨過天晴,遇見彩虹---
那是一道閱讀虹,
一道通往夢想與未來希望的虹!
~~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二、山雨欲來風滿樓—面對困境
1.少子化,鄰近設立新校,班級數驟降
本校位於中山高楊梅交流道與縱貫路交界處,早期是典型的客家農村,由於交通便利,城鎮發展快速,外來人口移入漸多,班級數最多曾達38班。近年來附近陸續成立3所新校,學校人數不斷減少,目前全校共18班,學生數為446人。
2.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比例偏高,需更多的資源關愛
學區以農、工子女居多,又因附近新校吸引優勢家庭學子轉出,造成本校外籍配偶、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戶、原住民等弱勢家庭學生比例偏高,約佔三分之一,以及學區內亦有中途安置機構學子在本校就讀,致使文化不利及學習資源不足情況嚴重,使本校成為市區中的弱勢學校。
3.圖書館老舊,空間布置對學生吸引力低
圖書館是一個推動學校閱讀教育的心臟,然而本校校舍老舊,位於三樓頂樓的圖書館空間規劃更屬早期的莊嚴單調,書櫃四方林立,桌椅拼湊,對現今e世代的學童而言,毫無吸引上門光顧閱讀的誘因。
4.教師深具教學熱情,但教學目標方向不一
本校大部分教師教學年資逾10年以上,亦在本校服務多年,對於瑞梅學園皆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對於瑞梅學子的教育深耕不遺餘力。唯近年來,強調教育改革,老師的認知解讀不同,致使教學目標有所歧見,有待溝通整合。
5.數位學習滑世代,學生缺乏多元閱讀習慣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便利,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式也產生了改變。數位的學習讓現代的孩子成為 「滑世代」,孩子習於電子動畫與影像的觀賞,缺乏對紙本閱讀的耐性,反而窄化了學生的學習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