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有機會去認識溼地的美麗景色、豐富生態及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成福團隊秉持著「復舊」的理念,將滲水的水泥停車場,「恢復」成美麗的草塘溼地~成福水草塘,營造出兼具「生物多樣性棲地」及「多面向生態教室」的發展性教學場域。老師們將水草塘當成萬用教室,把草塘中有形的、無形的事物當成教學素材,發展出別具創意與樂趣的課程;孩子們把水草塘當成大自然的遊樂園,在這裡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感受自然。
上天賜給了成福的孩子,這座得天獨厚的美麗成福草塘,成福的老師就有責任運用這個美麗的校園溼地,教導孩子在這座生態教室中,學會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學會動手去實踐保護自然的責任。環境的營造、課程的發展,並不是為了得到眼前的美景、短暫的樂趣,而是要將一份「具有實踐力」的環保觀念根植在孩子心中,讓保護環境不再是口號,而是落實在生活中、最自然不過的事。
成福溼地課程培養學生多面向的能力:
一、自然觀察家:觀察是認識生態最好的方式,認識生態,才會喜愛生態、保護生態。但生態觀察是有方法的,正確的方法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奧妙,也才不會造成生態的破壞。成福的孩子都是能夠使用正確方法觀察與記錄生態的自然觀察家。
二、環保實踐家:愛溼地是用做的,而不只是用說的。學習保護的生態的觀念及方法,並落實在生活中,成福的孩子都是保護生態的環境實踐家。
三、生活應用家:溼地和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們每天吃的米飯,就是溼地的產物。把溼地的素材做成吃的、用的、玩的,運用在生活中,成福的孩子都是能活用身邊事物的生活應用家 。
四、藝文創作家:學習用照片、圖畫、文字,甚至舞蹈,表達內心的感受,分享同學的感動,成福的孩子都是感觸敏銳、才華洋溢的藝文創作家。
「草塘映柔坡.溼地動手做」,成福水草塘的美,不在於人工的推砌,而在於自然生態的延續,以及孩子們對生態保育責任的實踐。當成福的孩子看見水草塘盪漾著動人柔波,就會記起那段大伙兒一起動手營造溼地的日子,同時也提醒著自己,環境保護要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落實。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