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領學生動手做實驗
自然學科的特色就是親身去體驗 -- 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等等。因為科學是講求證據的,所以學生要能確實掌握其方法及原理,了解實驗目的及設計,並能確實的記錄。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可以印證學理並且討論其中差異,討論實驗結果。
二、培養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
學生可以從報章雜誌看到很多科學性的資訊,但要小心求證,所以要從網路、圖書館、百科全書等資源多方搜尋,也可以利用動物園、植物園、科學館、天文館、國家公園等處的資料及解說中增廣見聞。
三、鼓勵學生參加科學性的活動
從動物園、植物園、科學館、天文館、國家公園等處,以及民間舉辦的科學性講座和展覽中,選擇性地遊覽或參加自己所需要的資源,這些針對不同年齡的活動可提供很多學生學習的空間。
四、帶領學生多接觸、觀察大自然
自然科學本來就是研究我們周遭環境所發展出的各個不同系統的知識,所以多到戶外去實地走訪,印證所學,繼而引發問題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學生雖然在課本中學過單子葉植物的特徵或花的構造,但當活生生的一盆花擺在面前時,他能否說出它的構造呢?若不去海邊,學生如何親眼看見海蝕所造成的現象?藉由這些與大自然的接觸,老師們也可提醒學生常常問自己,對於生活的周遭環境知道了多少?
五、讓學生學會自己發掘問題、尋找答案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求知方法,因為「發掘問題、尋找答案」是追求知識的原動力。利用我們所學到的科學方法去尋找答案,這些過程及結果都是學生可以活用一輩子的。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