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吸引力與高魅力的課程
課程開始是針對部分特殊氣質的學生需要而進行(~95),後來評估這些課室外的課程反而可以增進學生學習的企圖心與學習興趣,我們開始針對部分願意配合的班級進行課程施作(96~97),在常態小規模的實作中,發現這種統整課程對班級的凝聚力與學習穩定度皆可大大提升,故此97年以後將課程提報學校課發會討論,通過列入學校的主題式課程,相關人力及教學資源運作使開始發揮分工合作的功能。
二、完整而有意義的知識學習
課室外的學習課程內容取材於廣泛而生活化的議題,系統地銜接相關課程,強調知識的延伸與擴展的教學,使學生學到完整而有意義的知識。
三、教師團隊專業成長
這幾年團隊藉由教師成長工作坊、輔導團(自然領域、海洋議題領域)增能課程,設計許多課程教案,近兩年獲得許多肯定與支持。同時藉由探索課程的參與,學生的學習更多元深化,各項表現皆有突出的成績。
透過探索課程學習到的面對困難及勇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科展成績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在學校的探索課程未進行前,我們學校的科展得獎學生每年只有兩組(23、24屆),到了去年得獎的學生已經進步到11組(如下表,表中未列3件佳作成績)。

四、課程推廣、加盟與協作
以溯溪課程為例,97年開始在校內推展課程實施,所以邀請全校老師依領域不排課時間至泰崗溪或油羅溪進行溯溪課程體驗,透過實作建構教師戶外課程的教學經驗,有助於課程全校性的推廣。
98、99年邀請新竹市內老師、校長共同參與課程的操作,並開放其他中小學以小隊的方式參與,培訓他校的種子師生。這時期我們經由異質同體的課程實踐,發現課程教材需要更進一步的建立,所以開始系統化的經過對話、收集並邀請學者加入討論研究,100年我們的自編教材才能如期出爐,讓課程的內涵更為完備,如此才能順利地推展「加盟店」的跨校及十二年整合的學習課程。如今已經有龍山國小、舊社國小、關東國小、科園國小及新竹市家扶中心等單位陸續加入加盟店的課程協作行列中。
五、自編課程教學超越國中偏向知識灌輸,進行完整而有意義的學習
這些課室外的學習課程,運用學習者之間的「經驗引導」,學長學姊(包含畢業)當作種子學生,因此我們為未來協助光武國中執行自然探索課程之幹部,需對野外的隊伍與活動規劃有基本瞭解。此外,由於課程活動地點多屬自然環境,也應對野地自然環境有基本的環境素養與野外技能,特別規劃完整可行且具體的幹部的學習課程。以高山課程為例:
幹部培訓課程規劃以下三類學習面向。
1.隊伍規劃能力(合作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
(1)低衝擊登山行程規劃(含登山計畫書)。
(2)風險評估與管理。
(3)隊伍組織及分工實務。
2.環境素養(環境教育)
(1)對合歡山區的生態系統與人文歷史有基本的認識。
(2)瞭解台灣保護區(國家公園)之保育及經營管理理念。
(3)瞭解低衝擊的遊程規劃與野地行為技巧(含LNT)。
3.登山(含雪地)技能
(1)台灣山岳環境與登山簡史。
(2)野地生活中被與技能(糧食規劃、炊煮、營地選定與搭帳) 。
(3)雪地裝備認識與行進技巧(含讀圖與辨位) 。
(4)緊急應變能力
完整的課程可以真正活化學科學習如:地科教學、環境教育、科學教育、生命教育…這樣真實的學習課程,學生學習到的不只是知識的內容或記憶,更重要的是與人的友善互動、跟土地的親近、愛鄉土也身體力行中學會感謝!這樣的透過課室外學習課程的引導,學生在學習上的態度與素養,深獲家長的認同與支持,這些年來學校經營真正深獲社區家長肯定的不是升學成績,而是孩子早上會笑咪咪地想快點來學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