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與動機
本校為校齡十年的年輕學校,在校長領導及師生們共同努力下,已成為中部國中生爭相進入就讀之高中。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師生們不斷思索著下列幾個問題:
1.在卓越的升學率背後,高中生尚需要何種能力?高中生可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
2.校內外有哪些資源可運用及共同合作?
3.新課綱綜合活動課程五大內容之一的服務學習課程該如何實施教學?
4.98年新修正的高中生德行評量將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情形列為評量項目之一,如何協助提供師生合適之教學場域與課程?
在這樣的思維脈絡下,我們開始組成團隊,集結老師們的經驗與智慧,透過綜合活動課程的設計安排,統合學校非正式課程、結合社區資源,進行服務學習課程的推動與設計,希望能提供高中學生不同的人生體驗,將服務學習發展成學校的特色課程,並協助導師充實綜合活動課程、活化班級經營。
1.提供學生人生體驗
高中階段為人生由依賴父母到爭取獨立的過渡階段,在這狂飆風暴中,青少年常被視為是自我中心傾向嚴重、不負責任的一群、有性格,沒品格、事事歸咎他人、只看到你如何對待他,永遠看不到他如何對待你。在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朋友重於父母、喜歡追逐流行,伴隨著誇張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師長們擔憂不已。如果能透過服務學習課程提供學生關懷服務人群的機會,縮小自己、服務他人,應有助於學生走出嚴重的自我中心概念。
2.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本校近年的成績表現頗獲得社區肯定(圖1),但在升學率外,高中生尚需何種能力?對這群未來社會中堅的國家人才,學校自有責任該提供,甚或帶領、培養學生成績之外的探索體驗。中學生已有為社會(區)做出貢獻的能力,有計畫的帶領學生走出學校,服務關懷人群,將有助於學生生活經驗的累積;若能持續不斷的推動,有朝一日將成學校特色活動。

3.充實綜合活動課程
綜合活動課程內容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等五大類,調查發現綜合活動是學生在學校學科課程外最喜愛的課程,概因其特性以活動性質居多。同時,綜合活動課程亦是導師經營班級、學校發展特色的重要時間,利用綜合活動時間規劃服務學習,將能發揮下列功效。
(1)實踐綜合活動課程課綱理念
(2)協助導師活化班級活動經營
(3)提供學生學以致用展現的時間空間
4.結合各項教育政策
(1)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2)教育部德行成績評量方式
二、目的
目前各校的服務學習多以純活動方式進行,參與和受益師生相對有限,且和課程學習間缺乏緊密的連結。為了在人力、物力及時間的限制下,達到最好的學習成效,勢必得將服務學習建構成一套有系統、架構且容易推動的課程,讓更多師生願意參與並受益。因此,本方案擬訂下列具體目的:
1.積極開拓社區資源,建立與服務學習對象、機構的長期合作關係
2.開發各種服務學習課程,提供師生多元的服務學習方式,提升師生參與意願
3.建立服務學習課程模組,提供各種教學與評量資源,擴大師生參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