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有關教與學的具體成效,分述如下:
一、指導學生游純禎同以綠能超新星獲得「科學小創意,永續大未來」全國比賽第三名,並於2010年ICCE國際化學教育年會中發表生質柴油的綠色實驗模組。
二、指導班級學生參加2010年台大瘋狂實驗室以魔法石再現獲表演藝術獎。
三、團隊成員廖旭茂老師於2011、2012年參加資訊科技融入學教案-e啟動化學,分別獲得教育部競賽優等及特優。
四、2011年辦理「親手FUN化學」,打造全國最大的巴克球分子模型─搖滾巴克球,也是全國首創將分子模型裝置藝術融入校園環境的學習之中,經媒體報導成為各參訪對象,如北一女中、彰化女中、教育部化學學科中心等。
五、2012年開發吹不熄的蠟燭與ChemPad化學平板。化學平板教具(ChemPad),透過教育部化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協助並利用年度縣市夥伴研習機會到全國如北一女中、台南東高等七所學校進行研習分享;102年五月協助台灣科教館辦理種子師培訓,總計超過250名來自全國的化學科與自然科教師參與;102年七月亞洲化學教育研討會開幕演示及工作坊與日韓港澳中者師進行分享,獲得一致好評。
六、2013年開發磁力怪、幻彩絹印術、PUTTY變奏曲、大型酒精槍、可組裝式分子模型壓電式PVC電石砲,以及行動蝕刻等,其中酒精槍、磁力怪、變色PUTTY並於同年九月起十一月止,於全國中山女子高中、高雄中學、台東高中等七所進行「創意教具開發與有效學習之路」研習分享,更是大受學員的讚賞,總計超過150名化學科教師參與本分享活動。
七、期刊投稿發表:自2012年起,團隊將研發之教具ChemPad化學平板、磁力怪、行動蝕刻等編寫為實驗作教材,投稿分享,總計獲得台灣科教館的科學研習月刊六篇 (一篇付梓中),國科會高平台7篇;而「行動蝕刻」一公布於科教館粉絲部落格中,一星期內更迅速吸引超過20000名粉絲觀看分享。
八、Youtube影片分享:於youtube開闢nacl880626頻道,總計分享40支影片,並吸引約10萬人次瀏覽。
九、「親手 Fun化學」-教室外體驗學習活動成果,2011~2014三年內總共培訓180名志工,透過實驗指導、口語訓練,成為指導的小老師,活動預計超1500名本校及他校高中學生參與實驗體驗;來自偏鄉國中等超過1200名學生參與本活動。
十、2011活動獲得NOWnews媒體報導,共吸引超過15萬人次觀看分享。
十一、2014年獲得科技部所屬網站 -「科技大觀園」-科普點子王的青睞,採訪報導本校熱血投入,推動科普活動的事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