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性評量:活動過程中透過問題解決與發現的循環歷程,了解幼兒綜合運用與整合訊息的能力,再以作品分析、學習區記錄、分享討論等檔案,評量幼兒的學習成效。
※就幼兒成長而言:
一、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經歷完整的實證歷程,從「玩」中滿足幼兒自發性創作與想像,並從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二、同儕溝通與合作:班級每日例行性的團討讓幼兒習慣分享與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討論問題都圍繞在「怎樣才能讓學習區變得更好玩?」在這樣在有愛、互助、合作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培養出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三、獨立思考的能力:幼兒能結合與類化自身經驗,再加上同儕的建議,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進而實作驗證。例如當幼兒提出「演戲有時會忘記故事內容」時,同儕會提供「畫劇本、朋友小聲提醒」等方式,透過教師、同儕與資源鷹架的方式,增進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創意與表徵:在上述活動歷程中,幼兒運用多元的方式進行表徵,例如畫紀錄、偶戲表演、錄製影片、製作說明書以及結合各區素材以創作等,這些都是幼兒運用各式媒材以表徵個人獨特想法的方式!
※就家長回饋而言:以每個月一次的親師交流園地來呈現家長對於幼兒探索歷程給予的回饋與感動。
※就新手教師而言:
一、經歷這次課程的成長
從陪伴幼兒研究的過程中,藉由「想法出現、預測、實驗、新問題的發現與再次實驗」的問題解決循環,更能清楚看見能力階段性的改變,進而整裡出一套學習區探究的循環模式,同時也更加確信這樣的學習區課程是能貼近幼兒生活經驗、適性以及個別化,且幼兒是能深入探究、玩出能力的!
二、下次的課程,我會怎麼做
經由課程資料的整理,我們清楚地看見不同類型課程的發展脈絡,這能幫助新手教師往後遇到相似課程主題時更精準地預測與掌握課程走向-提供有效的提問及預備更優質的環境,並利用「問題解決循環圖」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區課程;同時,我們也思考未來可以多增加各學習區之間的交流、互玩,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及班級共通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