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變多了
語言承載著文化故事、承載著老祖先的智慧,帶著祝福帶著美好形成意義理解,理解後構成幼兒的決定與行動,幼兒開始覺察感知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家鄉,有了細緻敏銳的觀察與感受,帶動了語言的表達及分享,幼兒將傳說故事轉化為真實的祝福,遠古流傳的美德或文化涵養,轉化成幼兒切身的心靈產物,影響的不只是幼兒的感受表達,更直至家庭的迴響及社區內的文化轉動。
二、幼兒~主動了
「老師你小時候跟阿嬤學做 Pukui,到現在你都沒有忘記,還會教我們做這個彩虹福球,你阿嬤很老了快要死掉了,那我們要好好學習這個美麗的福球也不可以忘記!」文化開啟了幼兒好奇探索也溫暖分享的心,幼兒主動發現、主動學習,並連結心裡的感受,用語言用行動分享表達,帶動了語文學習的氛圍也學習留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與感受。透過幼兒覺察與回應,傳統文化不斷持續著創新,幼兒自然的帶著與時俱進的文化氛圍,往下一個階段前進,永續進行著文化傳承的信念。
三、家長~有感了
家長從對幼兒園教學的一知半解,從不在意學校進行的課程是什麼,每週回饋單也僅只有簽名,沒有回饋也沒有意見。到現在每週除了回饋單有滿滿家長的感謝、社群網站家長主動分享幼兒回歸家庭對於文化故事敘說、美的分享、家長主動提供各項教學資源或人力協助,及家長主動跟老師分享孩子種種的轉變與獨立,滿滿的感動與感謝。
四、教師~對話了
校長的支持及小學部主任帶著傳承文化的使命及挹注幼兒園有關文化的課程,除了給予教學的建議也讓生活美、文化美逐步根植幼兒的心靈。跨校社群的建立,讓教學團隊開始精進且專業的對話。教學不再只是個人,而是團隊,大家能夠真誠面對差異及建議,教師們除了共同備課、觀課、議課外也能共同學習,教學不再孤單,有一股支持的力量,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大家相互扶持前進。感謝團隊教師們的用心,每一次看見幼兒的轉變,都是感動與滿足,看見教育在幼兒身上潛移默化的轉變,當偏鄉教育開始轉動,當幼兒的經驗轉化為認知學習,我們帶給他們的不只是愛與關懷,還培養了他們未來生活的能力、覺知自己存在的生命感。
五、學校~轉動了
學校位於阿美族部落當中,但從幼兒到家長甚至到社區,其實已鮮少擁有族群的影子,當幼兒園開始轉動文化美的學習,轉動幼兒園與小學部教師們獨創的課堂文化,活絡教師間教學與知識交流,國小教師夥伴多次入園觀課切磋學習,亦讓文化美學的觸角延伸回小學的學習活動。課堂學習文化不再只是眼前的文化而已,牽動著世世代代的回憶與想念,也牽著傳承的信念,當祖孫間分享著傳說故事、孩子運用校園內的種種自然素材、師生用攝影訴說著此刻共同的回憶感受、校園瀰漫著香草園純淨自然的清新氣味,文化與色彩,帶著親師生一同走入文化的潤澤裡、徜徉在美的懷抱裡。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小人國的耍美人生」,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