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冊內容的完成度及學習成效
1.手冊內容難易度符合學生能力
為了瞭解學生的答對情形,將手冊的各個答案進行量化,總為 34 分。從本手冊總得分統計的情形來看,兩個班級的所有分數分布於33 至 26 分之間,最低為 分之間,最低為 26 分,因此所有學生的答對率都在 76 %以上,全體學生總平均分數為29.6 分,學習精熟度達到 87%, 學習成效良好 。
2.手冊內容答題結果分析 ,作為後續補救教學或修正參考
手冊內容主要分為地名篇、 位置篇、民間傳說篇、牌匾故事篇、特色建築篇、神明篇、供品篇、雕刻與名人篇與現代演變篇等九個部份。其中地名篇答對率較低,只約有 30 %左右的學生答對,顯出學生在區分地名命名特色時較不熟練,本題組以閱讀短文 (艋舺的開發史 )的方式,來判斷地名命名原則,此類型問題似乎較無法透過參訪過程中自主習得,欲提昇答對率可能必須在參訪前先閱讀相關鄉土書籍,增加更多的背景知識,才能在研判時精準。
二、學習興趣及態度
1.近八成學生喜歡這次的學習課程
針對學習態度的部分,讓學生針對本次學習活動進行回饋,統計所有學生對這次課程的喜歡程度,全體學生105 人,填寫喜歡本次課程的有 83 人,不喜歡的有7人, 1人填寫還好, 另有 14 人未填寫,喜歡的學生數占全體的79%,尚未達八成的學生。
2.手冊內容有助於鄉土認知的提升
讓學生評分手冊是否有助於自己瞭解萬華區的看法,填寫有幫助的有91 人,沒幫助的只有 1人(四年 1班),另外有 13 人沒有作答,計算出有幫助的百分比達到 87 %以上,顯示出學生們相當認同本課程式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三、質性回饋心得
1.學生回饋心得多為正向肯定
整理學生在心得回饋單上寫到的內容:感謝香客、警衛及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人;感謝組員的協助,和同學彼此學習來完成學習;發現同學的優點,這是在教室中自己所不知道的;看到龍山寺裡有許多義工、參觀的外國人;這次參觀好像在冒險;參觀時要安靜,不要影響香客等。多半是正面的參觀態度。
2.家長亦肯定本次的教學活動
家長回饋單中寫到:讓孩子和自己開拓了視野,對龍山寺有更深的了解,發現了以往在龍山寺未曾發現的地方,孩子相當積極的參與活動;期待能和孩子再去一次龍山寺,下次要讓孩子當龍山寺的解說員為自己導覽等等。使用自導式的學習方式,孩子和家長都給予正向的肯定,是一次有效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