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使用導向式(Guided Writing)的方式教導學生創作童詩,先從較簡單的三行詩(Haiku)或五行詩(Cinquain)開始,從詩體的文化背景介紹,加上簡單的規則說明,並提供學生可參考的實際範例,在上課之前先製作成教學影片,讓學生在課前做影片預習。再進課室後由老師清楚做說明,並且帶著學生利用範例逐步觀察檢視,待學生清楚了解後,以小組或個人方式進行試寫,完成草稿後讓老師批改,再謄寫至班報稿紙上或是詩集資料卡中,教學者也將優秀作品以實物投影機與大家分享,教學者的構想是學生在創作自己的作品外,也欣賞他人的成就,分享自己的創意也共享全班的智慧,或許在看到自己的童詩集逐漸加厚,能更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校園英語小詩人的夢想,就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一步步成真!
本方案之教學設計透過下列幾項策略,以利於教學順利進行:
(一) 先看影片預習策略
教師先針對即將要寫的詩體名稱、緣起、內容、方法和範例等的先備知識,利用電腦簡報技巧,事先做好教學影片放在教師部落格或是YouTube,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時間及速度,先看過說明並做筆記,進到教室才不至於用去太多時間在教師講解上面,而學生也容易較快進入實做學習。
(二) 寫作策略
1.童詩寫作的內容以描述自然、學生喜歡或是四周隨處可見日常發生之事為主題,素材與學生生活經驗貼近,比較容易下筆。教師也將童詩與課本做連結,學生從課文中找素材,以童詩的格式做統整,形成課內課外雙贏的成效。
2.教師在白板上列舉需注意事項(Rubrics),並展示童詩範例讓學生再清楚了解步驟及規則。
3.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圖片,鼓勵學生腦力激盪產生字庫(WordBank),供學生寫作時參考之用。
4.教師與學生一起試寫一首詩的部分,學生邊做邊學,培養信心,並激勵學生運用想像力挑戰自己,待學生清楚後,剩下部份讓學生完成,老師巡視。在活動進行時教師隨機以實物投影機展示學生作品,強調該作品的優點或是建議可改進之處,供學生互相參考學習(Scaffolding)。
5.學生完成草稿(Drafting)後,交與教師批改潤筆(Proofreading),隨後請學生再謄寫一次成為正式詩集頁面(Finalizing),並練習多唸數次(Reading)。
(三) 獨筆或共筆策略
為顧及學生英語學習的差異化現象,避免讓低成就的學生在還札開始就放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個人或團體完成童詩寫作,並特別給予異質化組別的學生多一些鼓勵,讓樂於助人的學生受到讚美,也讓弱勢但認真學習學生的努力受到肯定。
(四) 朗讀策略
學生在做書寫草稿時就要練習唸唸看寫出的詩句,老師也會在一旁協助,讓學生自己去感覺如此寫順不順口,流不流暢,合不合理,師生邊讀邊再做修正,完成後也在班級上朗讀發表。
(五) 閱讀策略
1.班報:請學生在閱讀班報上刊出的童詩時,若有看到好字(Bigwords)要以色筆註記,並用螢光筆圈出自己覺得最好的作品,也請家長給孩子鼓勵回饋。
2.詩集:教師不定最的把學生的詩集本公開讓童學瀏覽,也閱讀別班的詩集,並且以便利貼留言按讚;自己的詩集在週末帶回家,讀給家人聽與家人共享。
(六) 評量策略
學生的成果在學最末集結成冊,每位學生都擁有一本個人彩濃厚的英語童詩集。學生自評計算自己有幾首童詩作品,教師將其列入成績評量,也有學生自己班上或是與其他兩個班級的互評,學生將同學用便利貼留下的讚美,貼至自己詩集的首頁上,三個班級中並有班級優秀童詩桂冠詩人的票選活動,在吟詩大會上給予獎勵。
三、創新教學流程:本方案之教學流程見圖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