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新嘗試,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而言都是全新的體驗;老師從校內開始進行協同合作教學,小組成員間密集的對話與會議,同時也共同備課,師師間的互動頻繁而深入。而學生的反應與回饋是最直接的,他們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學習中自然地發生小組合作的模式,對於不了解的議題會應用平板來獲取所需的知識概念。
本方案是採用「實作型的總結性評量」,孩子們的解說影片和解說牌就是成果。除此之外,為了更理解與掌握孩子們的應用能力,我們不但跨領域還跨校際進行評量;雖然以自然為主,但是結合語文和資訊、除了在自己學校實施還進行跨校的交流。剛開始我們的確很擔心,擔心孩子相處的問題、擔心過夜的安全、擔心不同背景的孩子如何合作等等,但是從過程當中發現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自然的,面對不同學校,孩子會彼此分享、發現他人的優點,試著去學習和欣賞別人的優勢。而孩子們在知識的應用更為豐碩,他們對於不了解的地域環境,經由平板的行動學習可以克服困難取得所需資料,並且協助他人完成跨校際的校園植物解說。
課程中比較細膩之處是有考量文化、都市的差異,希望透過一些刻意的安排,弭平中間的落差;例如我們不想帶著優勢和優越感去原鄉部落,也不想因為孩子們在學校已經有部分基礎就顯得高高在上的姿態;還好孩子終究就是孩子,他們在任務中不分彼此共同合作,也將自己的所學教給他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彼此用個別的優勢來成就小組。而師生的互動在此次活動也是經過設計的,老師不再是單一的講述者,我們轉為主持人、協助者、觀察者,孩子有需要才會找我們,每每看到孩子們相互討論、互相協助、完成每個不同的任務時,就知道這群滑世代的孩子真是厲害,學習力強大、問題解決的能力也提升。
這次的課程行動對於我們學校團隊來說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它讓我們共同備課、互相觀課、並且真實的進行議課。它讓我們重新對於思考教與學之間的關係:我們打開教室,讓整個校園都成為可以學習的角落和空間、調整教師的角色,從單向的知識傳授者變成教學的製作人、找到一群伙伴,從單打獨鬥變成團隊一起努力(親子天下實戰教育系列26,103.9.20,P19-20)。對學生而言,我們堅信只要經過設計、指導,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只有一種方式,他們學會了相關的能力,知識將掌握在他們身上,他們會駕馭知識而非變成被知識所駕馭。
這課程「生意盎然的季節」重新燃起對教學的熱情、重新思考對學生、對老師的意義;這課程所呈現的不是最好的結果、亦不是結束,而是一連串再建構、再對話、再合作、再實踐的起點,就像老幹再冒新枝,就改變了原來的風貌,教育並非不可能而是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