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的學習
1.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學生透過課程認識「食物里程」、「碳足跡」及「低碳飲食」概念,了解食安問題,認識「在地食材」、節能減碳的重要性,提升食材選擇的判斷力。
2.培養接納、分享及發表的知能,增進協同合作的能力:透過小組討論,工作分配及解決任務的學習過程,雖有意見紛歧時,但能冷靜溝通。針對議題每個孩子的見解不同,但是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不但增加了發表能力,還得到了自信,最後充份發揮協同合作精神完成任務。
3.激發主動學習、探究的精神,進而培養反思能力:經由實作體驗過程,學生發現問題後能積極探究,思考對策找出恰當的解決方法,進一步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產生觀察及思考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4.帶動學習正向回饋能力:「編報」活動轉化學習成為有目的、有意義的學習,因「編報」而帶動的學習動能、正向的學習態度和自信等力量,也共同形成一股聚合向上的力量。當活動作品展示於全校或刊物中而「被看見」時,接踵而來的是榮譽、自信,更有邁向更多「被看見」的機會的動力,也因此形成正向的循環力量。
(二)教師的反思
任何學習必須對學習者具有意義,才能有效而持久。透過探究式、浸潤式教學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食材」知識性的學習也可以生活化及趣味化;利用協同學習活動,提供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彼此修正、相互提攜;經由體驗學習的方式,提供機會讓每個學生展現所學。
(三)家長的回饋
在進行本系列教學活動時,事前都有向家長作說明,也期望他們能夠配合。很感謝家長持續的回饋,讓教師們不斷地在調整,他們也說:「看到自己的孩子主動學習,很感動,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學會簡單料理有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親子共同下廚機會多了,增進親子情感。」也有家長提到:「不知道五年級的學生也可以把報紙編寫得這麼精彩,感謝老師給予學習體驗的機會,點滴累積到未來,相信是可觀的。」我們深信親師生三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孩子們都能夠感受的到!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農」「情」蜜意」,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