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書館在校園動線上位於邊陲
學校圖書館位於教學大樓二樓角落,學生下課時比較少經過圖書館,雖然每天有安排圖書借閱時間,歡迎孩子借閱,可是館藏使用率低,同學的借閱量少。
(二)缺少固定的閱讀時間,學生閱讀偏食,只看繪本、圖畫書:
多數學生只在學校規劃的時間閱讀,多屬被動式閱讀,鮮少主動與在課餘時間閱讀,我們也發現學生拿來閱讀的書籍多以繪本、圖畫書與漫畫為主,連高年級也不例外。
(三)學習被動,識字量少、詞彙量不足、口語表達較弱,創作不易:
學生寫作業時常詢問「這個字怎麼寫?」、「我不知道什麼意思?」面對短語或造句練習,學生多以簡單詞彙表達或直接表明「我不會」,他們想直接知道答案,無法寫出完整句或面對作文愁眉苦臉,教師授課時常面臨需要個別指導學生作文,或者需要教師反覆說明以引導他們完成內容的情況。
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在校內進行各項活動時,學生上台表現內向,時有「站在台上,不知所云」,與音量與流暢度不夠的問題。
(四)刺激不足,校內藝文作品數量少、創意少,而好奇心較弱:
由於學生總人數少,作品產出較少,又因學生文化刺激不夠、礙於教師專業(非藝術專長),學生學習動機較弱等各種因素,以致於校內優秀或具創意的作品不足,這些作品中能作為榜樣的不多。
因各種因素,這群孩子的好奇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減少,有些表現猶如一灘死水,偶爾恍若傀儡需要老師拉一下才動一下,令人不勝唏噓。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LOKAH!「義」鼓「作」氣,閱讀悅有趣」,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