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生活元素、環境元素與文化元素,這樣的探究,不只容易引發學習動機,也容易成為延伸學習的素材,加上善用分組合作的家族學習技巧,從動手中學習,所起的創意與發明,更能跟生活息息相關,容易落實學生多元展能的目標。方案目標如下:
一、規劃實作與體驗課程,提升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二、設計探究排灣文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多元展能。
三、經營部落的在地課程,強化部落與學校的連結而共榮。
金崙My home的教學策略—認識傳承排灣文化,南迴海岸生態與文化產業。
創發課程帶領孩子走踏金崙大橋,俯瞰學校與金崙溪之間關係,引導學生建立部落溪流文化認識,上游壢坵中游溫泉與賓茂,下游金崙及大橋南迴海岸線,討論部落與金崙大橋通車後產業的影響業。
山野My road的教學策略—設計山野教育體驗課程,激發學生自信與學習興趣。
童軍與健體課程中,設計山野教育垂降體驗,由淺而深,帶領孩子面對困境做好準備,激發自信,提升孩子團隊合作的基礎能力。
在綜合領域童軍課程中,進行單車與山野課程準備,儲備面對挑戰的毅力與學習的渴望,走出教室,進行體驗。
捕撈人生的教學策略—認識自身於此文化中的定位與價值認同,探究海洋生態。
南迴公路沿線的山海地景、人文環境的多樣面貌,極具推展山海環境教育的條件,連結周邊環境特色,建構自然環境科學的教育場域,豐富山海教育的內涵。
南迴阿朗壹古道體驗,從南田走至旭海12公里路程,體驗先民阿美族與排灣族交易漁獲辛勞,並且由淨灘課程觀察南迴海岸線公路侵蝕與觀光發展之兩難。
魚、核兩難(議題教學與討論)—關心與部落住民相關的重大議題,以行動支持部落發展,從小培養部落在地情懷深根部落文化。
在台灣平均每100個人就擁有一桶核廢料,只要核電廠繼續運轉、興建,核廢料也將會越來越多。十多年來,台電四處尋找核廢料處置場,南迴線上的達仁、大武烈列為選址選項,核廢料最終會在哪落腳?如果你家不在南迴,是不是就事不關己呢?透過環境議題教學我們希望在地的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思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問題。
古謠傳唱的教學策略—伴山林頌唱與太平洋一同高歌,VASA樂舞傳唱,於課後反覆的排練,只為了將祖靈的歌,永遠傳承下去。
夏日樂學課程政治大學王雅萍教授到校指導VASA原住民東排灣古調採集與音樂CD錄製課程之建議,由原住民優勢能力轉化為課程學習,推廣至原住民族音樂課程,創造原住民音樂課程教學。
採集之東排灣古調,與李哲藝老師編曲合作,發行原住民音樂CD,從古調到CD,結合流行音樂與古典弦樂,提升原住民音樂層次,並作為原住民科展研究主題,創造原住民音樂價值。
百工技藝的教學策略—運用部落現有資源與文化資源,融入學生的藝文與自然的創意與創作學習。
一、善用工具,熟練強化觀察的基本功夫學習
課程從基礎的工具運用與基本操作開始學習,強調有趣與精熟。學生在106年創意發明作品—左右手美工刀設計,就是改良使用工具的創意作品,最後參加競賽時的海報設計與模型製作,都展現基本技能的厚實.
二、蒐集排灣百步蛇元素,美化公共藝術
學生還將排灣族傳統百步蛇守護陶壺,進而羽化為雄鷹的故事,在107年3月賓茂原住民新校園運動裝置藝術—蛻變中,利用汽車廢棄鐵圈,就能創作出公共裝置藝術,增進部落美感素養。
三、持續操作並分享,頻頻指導社區小學;並光榮獲獎
105年4月學生劉益孝指導部落國小學生動力機械機車啟動馬達運轉原理,將所學技藝教育課程,融會貫通後,參加全縣技藝競賽榮獲第一名成績,技藝優良甄選保送台東專科學校高職部汽車科,並回饋部落學弟妹。
四、教學相長,連老師都榮獲獎勵
106年6月本校羅智明老師與郭祖芸同學獲得全國技藝教育績優人員獎勵,黃健庭縣長於擴大縣務會報中頒
贈紅榜表揚,本校技藝教育獲得全國肯定。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賓」紛創意.「茂」盛生命 The wonderland for Payuan culture and creativity」,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