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年級 |
教學活動 |
活用多元教學策略 |
具體成效 |
符合課程願景 |
主題 |
環境關懷、埤塘守護實查、合作學習、專題學習、優質情境營造社區資源整合 |
知識、理解、應用 |
分析、綜合、評鑑 |
關愛能力 |
鼓舞能力 |
促進能力 |
溝通能力 |
重建能力 |
思考力 |
批判力 |
文化力 |
鑑賞力 |
解決力 |
1.「鳥」課文的導讀 |
100%學生能了解自己家園環境 |
● |
● |
● |
● |
● |
● |
|
● |
● |
● |
2.服務學習黃墘溪巡守 |
100%進行水質檢測 |
● |
● |
● |
● |
● |
● |
● |
|
|
● |
3.尋找失落的桃園水晶 |
82%實際踏查守護埤塘 |
● |
● |
● |
● |
● |
● |
● |
● |
● |
● |
課程願景分析
(一)學區圖像:西南之隅鹽旱之地,因鑿埤引道,便化育良畝。
(二)鼓舞鑑賞能力:透過成立童軍MOP和平使者計畫鑑賞,可以鼓舞更多學生參與保育。
(三)促進文化能力:同學們寫保育桃園水晶與鳥類學習單,設計多元生態物種文化學習,有助於整理所學,促進了環境思考力與尊重不同環境物種生存能力。
(四)溝通能力:運用小組合作,影片看見臺灣與TED 環境教育演講影片,可增強分析溝通。
(五)問題解決力:透過分組討論設計保護桃園水晶活動,與學會協調處理溝通問題解決能力。
(六)品格重建力:透過實地踏査,同學對校內環境、社區母親河、桃園藻礁、二級保育類小燕鷗的認識,也更能從學校關懷起、立足桃園市放眼國際的環境品格力的重建。
(七)批判、思考力:因為瞭解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可以共榮互助,能同理不同物種所需生活環境針對政府開發與種電在桃園埤塘措施,進而提出批判與思考如何改善能力。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與齊柏林導演相遇-【鳥】課文環境反思與實踐」,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