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運用各種時間術語描述過去,認識幾種主要的歷史分期方式:時間術語與分期方式都是人為的建構、約定成俗的用法。學生必須運用適當的時間術語、分期方式來描述過去,並置於適當的歷史脈絡下觀察、理解。
1.熟悉使用機械式的時間術語(例如:日、月、年、世紀、西元前)。
2.熟悉學習主題所提供的分期方式(例如: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秦漢時期)。
3.使用兩種以上的時間術語描述某一特定時間(例如:1905年與二十世紀初、一次大戰前等用語的交替使用)
(二)
區別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兩個或更多時代之間的差異,並建立過去與現在的關連性:學生必須構築自己心中按時排序的時間架構,才能有效地感受時代的差異、理解歷史的變遷。同樣的,也只有在學生能夠依時間排序時,才能真正理解過去與現在之間、不同時代之間的延續性或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