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演藝術-戲劇
第一節
1.認識「巴拿馬裁縫」的劇情、重要角色人物(劇作家、導演和演員等)。
2.認識劇中典型人物的性格與生活方式。
3.能說出巴拿馬國家之文化特色或生活習慣。
4.能建立以「旅行」為出發點該國藝術特色的創意構思。
第二節
1.能欣賞影片特定角色的語言特色。
2.能分析角色性格與角色間彼此關係和臺詞的意涵。
3.能感受角色的情緒。
4.能正確表達角色的臺詞。
教學成效評估
1.教師從電影劇本-臺詞的演練,進入了解與探索當地「人文」和「藝術」真實生活層面,如:裁縫師和貴族巴拿馬帽及西裝服飾;社會娛樂木筏和高爾夫球的休閒現況;多元文化咖啡和傳統圖騰技藝發展等。
2.戲劇課三至四節則為延伸課程,學生進階學習「小品-角色扮演呈現」。
二、家政
第一至三節
1.讓學生認識中南美洲之物產與食物。
2.讓學生能了解巴拿馬飲食風格與特色。
3.讓學生能運用技巧,作出個人風味咖啡。
教學成效評估
中美洲是富有飲食文化特色的區域,尤以盛產咖啡而聞名,此次教案設計從咖啡沖泡與鑑賞入門,引導學生認識在地物產,也學習相關的議題,如:咖啡與健康的關係、全球化與公平交易等。除了咖啡外,玉米亦為該區之主食,讓學生操作並品嚐不同口味之玉米餅,最能直接體驗巴拿馬的在地風味。我認為這次教案由五科老師跨科教學,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未來可以將此模組轉換運用於其他地區,學生透過老師的帶領,學習不同國家的藝術與飲食文化,藉以培養新課綱「欣賞多元文化,具備國際視野」之素養。
三、音樂(音樂應用)
第一至二節
1.讓學生了解中美洲的舞蹈音樂之風格與特色。
2.讓學生體會音樂與舞蹈之相互關係。
3.促使學生更進一步利用剪接技術將不同舞蹈音樂剪接成段,完成舞蹈音樂剪輯之作品。
教學成效評估
「巴玩音樂」此份教案經過了實際的實驗教學,並會後與多名老師課後交流,可發現學習者對巴拿馬國家音樂內容的好奇遠過於文化上的認識,畢竟若只是口述巴拿馬國家的歷史發展沿革及地理位置特色,對學習者來說是無法感同身受的,故為了要讓學生更為了解及感受巴拿馬在中美洲的重要性,教師可在授課前請學生分組查詢資料後,上臺與大家分享,會更勝於教師直接口述還要有參與感,以達「資訊教育」及「多元文化學習」之目標。至於巴拿馬的「音樂節奏拍打練習」及「音樂剪接」學習活動,是同學最為熱烈響應,在未來的課程中若能在加上「音樂即興創作」及「多項打擊樂器合作拍打」之學習活動,將會帶給學生無限的愉快合作及創作屬於自己的巴拿馬音樂作品,以達藝術人文領域之「自發」、「互動」、「共好」之核心素養,並且較能完整呈現「表現」、「鑑賞」與「實踐」的學習表現目標。
四、美術(設計與視覺應用)
第一至二節
1.認識南美洲巴拿馬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概況。
2.認識巴拿馬古納族(Cuna)的傳統工藝「莫拉」(Mola)的藝術表現。
3.能說出巴拿馬傳統工藝「莫拉」(Mola)所表現的宇宙觀。
4.能以特定色彩仿作出「莫拉」(Mola)藝術的表現意象並製作T恤。
第三至四節
1.能以特定紙張搭配適合色彩仿作出「莫拉」(Mola)藝術的表現圖象。
2.能將圖像掃描並以熱轉印紙印出,使用特定工具印製T恤,並拍照上傳至雲端教室。
3.能欣賞他人作品與他人分享創作理念與製作心得。
教學成效評估
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是以單元講述示範再讓學生進行實作,此次嚐試以巴拿馬為主題橫跨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家政五科共同研發課程教案,介紹巴拿馬的在地文化,將巴拿馬原住民古納族(Cuna)的傳統工藝「莫拉」Mola,轉化利用剪紙工藝呈現學生創意圖紋,應用資訊教育將圖像熱轉印製成T恤,最後穿著自製T恤舞出巴拿馬的地方風情,對老師和學生都是新奇的體驗。達到參與藝術活動,提升生活美感及生命價值,也善用多元感官,體驗與鑑賞藝術文化與生活,並探索在地及全球藝術與文化的多元與未來。
五、表演藝術-舞蹈
第一至四節
1.讓學生認識中南美洲之巴拿馬文化藝術。
2.讓學生能了解嘉年華舞蹈之風格與特色。
3.讓學生能運用森巴舞元素,創作出新的嘉年華會。
教學成效評估
學生經由欣賞巴拿馬傳統舞蹈與嘉年華會的影片,進而了解當地藝術人文特色;透過簡單的肢體開發後,教師示範幾種巴拿馬舞蹈之基本舞步,讓學生運用肢體展現感受巴拿馬舞蹈的熱情;將巴拿馬舞蹈的影片及舞步做為學生舞蹈創作元素,加入於跨領域音樂課程中, 創作出的音樂;以學生創作發想為主,老師指導為輔的原則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嘉年華舞蹈。此次教案多以分享討論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從自己出發,更能表現出學生創作的可能性。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巴拿馬-藝遊味境」,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