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量方式:透過老師對孩子的長期觀察、孩子的作品紀錄、孩子自己的活動計畫與執行成果、孩子的反省自評、及同儕的回饋進行歷程性評量。
對孩子而言:
★經歷完整的科學實證過程,滿足自發性創作及探索科學的樂趣,培養科學素養
★培養組合分解及旋轉的技能,建構空間及物理性知識概念
★充分展現創意思考、問題解決、合作學習的能力
★透過遊戲探索及了解自己的優勢智能,建立自信心
對老師而言:
★「教」法的精進--課程的架構及介入時機、方式、程度的掌握。
★「學」習的體悟--對孩子如何自發性的從遊戲中學習,建構科學的知識、概念更清楚了解。
★創意「科學」課程的誕生--藉由師生互動、共玩共學過程中,我們一起經歷了同儕相互激盪學習-孩子間相互比賽、觀摩,老師和孩子間對科學現象的疑問與試驗,共同創造發展出更多科學相關的課程。
課程成效: 發現影響迴力鏢的轉動變因
一、不同半徑→1.每個物件之間要緊密相連,而且旋轉臂(橫縱軸)要等長2.不同半徑對迴力鏢旋轉時間的影響
二、不同形狀→1.外圍密集且數量多的迴力鏢轉動的時間較久2.不同形狀對迴力鏢旋轉時間的影響
三、面積大小→1.轉動的時間雖然和面積有關,但是和轉動的技巧也很有關聯2.面積大小對迴力鏢旋轉時間是有影響
四、不同厚度→1.堆疊的厚度和中間(軸心)的高度也有很大的關係,堆疊的高度越高軸心最好也跟著一起加高(但是不能太高)不然會很難轉動。2.探索不同厚度對迴力鏢旋轉時間的影響。
五、不同主軸高度→1.中間(軸心)以二個組合積木旋轉的最快,若超過或小於速度都會變慢。2.不同主軸高度對迴力鏢旋轉時間的影響。
六、轉動方法→多練習轉動的時間和速度就會很快,不同的迴力鏢使用不同的手勢。
七、摩擦力→1.沒有軸心或是橫縱軸的數量不相等、不對稱都會發出聲音。2.迴力鏢邊緣摩擦地板的聲音(摩擦力)。
八、視覺暫留→顏色如果是有規則性,轉動起來的顏色就比較明顯,混色的現象也比較不明顯。逆轉現象→十字型或卍字型的迴力鏢逆轉現象比較明顯。